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西班牙菜 Tapas

Tapeo//地址/中環荷李活道 19號//電話/ 3171 1989
La Comida//地址/中環士丹頓街 22號地下//電話/ 2530 3118
La Bodega//地址/中環德己立街 42號//電話/ 2524 7790
El cid//地址/尖沙咀天文台道諾士佛台 14號地下//電話/ 2312 1898
Boca//地址/中環卑利街 65號地下//電話/ 2548 1717
El Pomposo//地址/尖沙咀柯士甸道西 1號九龍站圓方 3樓平台 R009號鋪//電話/ 2196 8123
Ole//地址/中環雪廠街 24-30號順豪商業大廈 1樓//電話/ 2523 8624
Uno mas//地址/灣仔駱克道 54-62號 1樓//電話/ 2527 9111
Tapas bar//地址/尖沙咀麼地道 64號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大堂//電話/ 2733 8756
 
多得帶領分子美食潮流的頂尖世界食府 el bulli,還有那名聞遐邇的西班牙黑毛豬火腿,令西班牙在 21世紀食壇傲然抬頭。
一時間,西班牙火腿專門店、成行成市的 tapas bar與餐廳席捲全城,人人都在談論西班牙菜的種種——
哪裏有最好吃的大鑊飯、 36個月的風乾火腿是最頂級。
但你可知道,吃西班牙菜,最重要還是抱着輕鬆的心情,方可與西班牙的歡樂氣氛融為一體!
 
 

Tapas與蒼蠅,風馬牛不相及,但有趣的是, tapas的由來,與蒼蠅有關。
Tapas,在西班牙語中是蓋子的意思。
據說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人愛在戶外飲酒用餐,為免蒼蠅被甜甜的些利酒吸引,用麵包蓋着酒杯;後來大家又把食物放在麵包上,演變至今成了西班牙飲食的特色。
今日, tapas都不會蓋着酒杯,而是直接盛在碟上給客人。

Tapas的款式多達三百種,有冷的、有熱的、有醃的、烤的、炸的、涼拌的,像冷吃的橄欖、油浸鯷魚、風乾火腿、番茄多士;熟吃的白酒洋葱炒海鮮、烤豬腩肉、西班牙奄列,每款做成小巧分量,或以牙籤串成小件。

西班牙人習慣吃得晚,一般晚上十時才吃晚飯,其間飢腸轆轆怎麼辦?傍晚便躲到 tapas bar,與三五知己,邊吃 tapas醫肚兼飲兩杯吹水!
不過,亦有人乾脆以 tapas當正餐,由黃昏吃到深宵;貪玩放縱的,更會在一家吃兩件飲一杯,便「轉場」到另一家。

何以西班牙人如此鍾情於 tapas?一切都是美食與氣氛的配合。大家這邊廂七嘴八舌、大談家事國事天下事,那邊廂一碟碟沙律麵包蜆蝦火腿自酒吧源源不絕推出; tapas,就像歡樂催化劑,與笑聲、酒杯聲產生化學作用,愈吃愈高興,此時便是西班牙人一天中最輕鬆快樂的時光。

吃 tapas,是一種飲食與享樂的生活態度。
今時今日,吃 tapas已由「攝時間」變作正餐, tapas吧開滿西班牙各地區的大街小巷;風潮更吹至世界各地。
Tapas風吹到香港,酒吧餐廳紛紛加入 tapas;連意式酒吧都以此作招徠;打着正宗西班牙旗號的 tapas吧亦開始火紅,短短半年間開了三四家。
 

煙三文魚、鯷魚、芝士等小吃會配麵包,以牙籤串着吃。

西班牙部分 tapas吧會以筆記方式計數,吃了多少碟 tapas,都會記在枱上或紙上,很隨意。

在 tapas bar,萍水相逢也可傾一餐。

顧名思義, Tapas bar有兩個元素—— tapas與酒吧。
若要為城中的 tapas bar驗明正身,恐怕真正符合條件的不多——
不是 tapas水準麻麻就是沒酒吧應有的熱鬧氛圍。
名副其實稱得上是 tapas bar的,首選 Tapeo。
Tapeo最大的賣點,就是以 Open Kitchen為概念。
全場只有廿多個吧枱位,團團圍住 L形的開放式廚房連酒吧。
每到日落黃昏,年輕的型男靚女便擠滿了略為逼的吧枱,先來一杯酒開開胃,聽聽快拍的西班牙歌曲,讓人鬆弛起來。
 

邊吃邊看 cooking show,視覺嗅覺聽覺都得到享受,令人胃口大開。

米芝蓮廚師坐鎮
Tapeo的大廚 Aiden Harley來自澳洲,曾在多家米芝蓮星級餐廳如倫敦的 Toms Aikens及柏林的 Bleu Modern工作,擅長做歐陸菜。
開店前他走訪過西班牙多家 tapas吧, tapas的精粹了然於胸,每種的食材不會多過四種,調味不離西班牙四寶:橄欖油、番茄、蒜和紅椒粉( paprika),作風跟西班人一樣隨意、不造作。加上用料嚴謹,沙甸魚大蜆鮮蝦都是即日鮮貨,用冰鎮着;沙律即撈生果即切,光鮮爽脆;火腿是來自 Jabugo、風乾 36個月的貨色。
所以這店的 tapas味道相當正宗。西班牙奄列厚疊疊,層層薯仔夾在蛋中,一看已知對辦;經典不過的聖地牙哥撻(杏仁撻)香軟中綻放檸檬與杏仁香,還依足原著,在撻上以糖霜噴上十字架圖案,跟我在當地吃到的一樣。

西班牙酒專家

Tapas一碟一碟的吃,怎少得一杯酒?想喝法國葡萄酒意大利汽酒,對不起,通通欠奉。這店獨沽一味西班牙酒,而且款式齊備,西班牙人最愛的 sherry,就有齊 dry、 semi-dry和偏甜三款口味,偏甜的配甜品, dry的配麵包。
自問對西班牙酒不熟悉的,找經理 Piero吧!熱情的他會樂意為你介紹,還豪不吝嗇讓你試飲。
愈夜,西班牙樂曲的節拍愈來愈快,大家飲得半醉吃至半飽,更顯興奮。
人家說,同枱食飯各自修行,但在這裏則相反,吧枱之內皆兄弟。客人即使萍水相逢,在美食氛圍的感染下,平日的拘謹也不知所終,試過聞到身旁男士點的風乾火腿飄來陳香,多看幾眼,他居然大方請我吃兩片!我也老實不客氣了。
所以走進 tapas吧,不妨入鄉隨俗,學西班牙人一樣,抱着一份輕鬆的心情,享受一個愉快的晚上。

Jabugo風乾火腿( 36個月)$89/10克 火腿來自 Jabugo產區,風乾 36個月,帶有甜香;最少可點 10克,有十小塊,抵吃。

炒雜菜伴鴨蛋$42 酸咪咪的番茄汁炒雜菜,伴以鴨蛋同吃,香滑豐腴,難得不膩。

Santiago tart$48 甜品之一的杏仁撻,皮脆有牛油香,內餡軟腍,杏仁香滿溢。

烤紅鰹魚伴紅椒及白豆$68 樣子、味道很像紅衫魚,肉質較腍,配以紅椒和白豆,是西班牙家庭的做法。

Nectar Pedro Ximenez$75/杯 屬甜的 sherry,入口順滑,很甜膩;適合配朱古力甜品。

Alfonso Oloroso Seco$80/杯  Semi-dry,帶核桃香氣,個性不太突出,配大部分食物都可以。

燒茄子伴羊芝士蜜糖$48 烤香的 BB茄子只加海鹽、香草和羊奶芝士調味,清新中帶羊奶羶香。

Hidalgo Fino$55/杯 酒性較 dry,入口有強烈酒氣,適宜配簡單小吃如麵包、芝士等。

NV Segura Viudas
Heredad reserva$99/杯 味道媲美法國香檳,帶有點點橘子、香梨、薄荷和甜薑香味,能突出海鮮鮮香。

Tapeo

地址:中環荷李活道 19號
電話: 3171 1989
營業時間: 12nn-3pm, 5pm-11pm
註:設 early bird dinner( 5pm-7pm),兩款 tapas(火腿除外)和一杯酒,每位$150。另星期日凡惠顧(最少兩款 tapas),送 sangria一杯。設加一。
 

嘩!嘩!嘩!有免費酒飲?
還是蘭桂坊的酒吧都關門了?
何以飲酒的人擠得像沙甸魚,還要花腳骨力站一整晚?
告訴你,西班牙最普遍的 tapas吧都是這樣的!
只是想不到,香港竟能找到如此一家似模似樣的 tapas吧。她,叫 La Bodega。

先旨聲明,若你怕嘈怕迫怕攰怕人多怕 social,這裏不是你杯茶!不過,若想感受一下最地道西班牙 tapas吧的熱鬧氣氛,這裏不作他選。

七時前酒吧仍未滿座。

Sangria分紅白兩款,酒精度不高,適合女孩子。

 

坐在逼狹的吧枱旁,人與人都變得親密,即使陌生人也可打破隔膜,談笑聊天。

經理 Piero熱情好客,寓工作於娛樂,逗得客人開懷大笑。

白色瓷磚牆上畫上黑毛豬,玩味十足。

聲色藝之表演
突然咋的一聲!一陣油香搶攻過來,原來廚師在煎豬腩肉!那邊廂另一位廚子正在搓肉丸、煮番茄汁;不一會,飄來一朕白酒香氣,是白酒煮蜆!這邊廂,總廚 Aiden Harley正在為芝士茄子作裝飾;一時間,人聲、切菜聲、白煙、香氣、燈光、晃動的身影,還有款款的 tapas,聲色藝、色香味,把氣氛與食慾推至頂點。
事實上,不是每家餐廳的廚房都願意跟客人無遮無擋的接觸。這店就有西班牙人那種坦蕩蕩、不拘小節的胸襟,不怕同行來偷師。
中門大開,因為這兒的 tapas多是傳統,番茄醬麵包、西班牙奄列、番茄肉丸、炒各式海鮮等,家家都曉做,沒甚麼秘密,況且質素是抄不來的。
 

所有 tapas即點即製,新鮮熱辣,單是香氣已令人流口水。

 

總廚 Aiden Harley出身自多家米芝蓮星級餐廳,手藝了得,做起簡單的 tapas,駕輕就熟。

沙甸魚、海蝦、大蜆等是新鮮貨,陳放在冰塊上,客人可隨意點選。

麵包及醃漬類

醃白鯷魚$48 西班牙盛產鯷魚,與蒜頭一起放在白醋、橄欖油內醃漬,酸中帶鮮,是夏天時令菜。( Tapeo)

橄欖$60 黑橄欖很鹹,青橄欖較清,伴以西班牙辣椒,鹹鹹辣辣又帶酸,味道富層次。( Tapas Bar)

 

番茄麵包$30 加泰隆尼亞的經典 tapas,以新鮮番茄直接在麵包上擦,塗上橄欖油,簡單開胃。( Uno mas)

海鮮類

 

海鮮沙律$88 有魷魚、墨魚、鮮蝦、帶子與三文魚,配上醋汁,酸香開胃,夏天最愛。( El pomposo)

 

風腿帶子卷配橙酒牛油$84 火腿甘香,帶子柔滑,蘸點橙酒牛油汁,甜香。( Boca)

 

馬德里田螺$60 在西班牙中部和北部最流行,田螺簡單的用茄醬燴,伴薯茸吃。( El cid)

 

炸魷魚圈$70 簡單而傳統的 tapas,魷魚外脆內煙韌,佐酒一流。( El cid)

燒沙甸魚$65 西班牙也是沙甸魚產地,簡單的燒熟便吃,皮脆肉香。( La Comida)

 

蒜茸爆蝦$89 鮮蝦與蒜片在橄欖油中爆香,上桌時以陶碟盛載,冒着油泡,入口惹味刺激,小心燙嘴。( La Comida)

 

八爪魚配酸豆紅椒粉$68 將八爪魚煮腍,食落彈牙不韌,配酸豆、番茜和海鹽,清新醒胃。( Tapeo)

 

些利酒炒蜆$62 新鮮炒蜆加入些利酒、香葱、蒜頭番茜同炒,啖啖鮮甜。( Tapeo)

 

釀墨魚配墨汁$80 小墨魚釀入蝦肉和杏仁碎,蘸墨汁吃, 100%海洋風味。( Ole)

肉類 

雙肉丸配紅酒番茄汁$58 每家 tapas吧必備,最經典做法是配番茄汁,酸酸甜甜,肉味濃郁 juicy。( El pomposo)

香蒜血橙雞配西班牙紅椒$58 雞柳以血橙、蒜頭和紅椒同燴,腍滑香甜,隱隱滲着橙香。( El pomposo)

 

番茄燒蒜煎羊架$98 羊架腍滑多汁,配番茄醬和燒蒜同吃,甘香濃惹。( La Bodega)

燴雞柳$65 雞柳以紅椒粉、蒜頭和檸檬汁醃過夜才燴,雖欠雞鮮味,卻不失惹味。( Boca)

蔬菜類

 

白露筍配蒜蓉醬$65 通常是罐頭貨色,加入尚算肥美多汁,配蒜蓉醬是最經典吃法,更幼滑。( Ole)

烤露筍配西班牙羊芝士$48 露筍捲上火腿同烤,甘香爽脆又多汁,撒上 manchego芝士同吃,增添鹹香。( El pomposo)

紅椒薯角$48 炸薯角蘸上厚厚紅椒蒜茸醬,椒香濃郁卻不辣,佐酒最啱。( La bodega)

羅文生菜沙律配芝士$68 最簡單的沙律,生菜、番茄、洋葱和青瓜,加上羊奶芝士,配醋汁吃,酸、甜、鹹兼備。( Uno mas)

西班牙奄列( tortilla)$52 最經典的 tapas,以雞蛋、薯仔和洋葱煎成。巴塞隆拿有些酒吧更會加入風乾腸和菠菜炮製。( La Comida)

椰芯沙律$42 爽脆的椰芯以橄欖油和番茜拌勻,爽口清香,加入柚子汁, fresh。( Tapeo)

蒜茸炒蘑菇$52 蘑菇以番茜和白酒同炒,酒香迸發,一咬爆汁。( Boca)

風乾肉及芝士

火腿伴蠶豆$65 蠶豆香甜粉腍,配白毛豬火腿,清清爽爽。( Tapas bar)

炸羊奶芝士$68 炸 Manchego芝士,外脆內軟,香口。( Uno mas)

芝士盤配香梨醬$62 麵包(右)上是 cream cheese,香梨醬(中)和 Manchego(左)也可塗麵包吃。( La bodega)

番茄炒風乾腸$58 黑毛豬風乾腸與番茄同炒,綴以些利醋、香葱和番茜,酸咪咪,更開胃。( Tapeo)

炸火腿球$48 火腿粒拌以忌廉打成茸後再炸,外脆內軟, creamy可口。( Tapeo)

凍肉拼盤$159 有齊西班牙血腸、黑毛豬火腿、白毛豬火腿、沙樂美腸、辣風肉、風乾腸,佐酒最佳。( Tapeo)

西班牙血腸$50 以豬血製成,味道頗鹹,宜配麵包吃。( Ole)

楝篤企文化

三四百呎的空間,小小的 open kitchen和吧枱、高桌高椅子,綴以昏黃燈光和拉丁音樂,格局與西班牙東北部加泰隆尼亞傳統 tapas吧沒兩樣,難怪居港的西班牙人都大讚有親切感。
不過,最令他們興奮的,是大部分客人都站着飲酒!西班牙人說,當地大部分 tapas吧都不設座位,客人站立而食,更 free更熱鬧。
其實 La Bodega開店之初並非刻意走「立食」路線。只是座位只有四十餘個,老外來到沒座位,也不介意站着吃,久而久之站着的人愈來愈多,營造了立食的風格。
 

如此墟冚的 tapas吧,在香港是奇葩,在西班牙卻很常見。在熱鬧氛氣帶動下,相識與不相識的都打成一片。

經理 Jose來自西班牙,招呼殷勤熱情。

八時許,有些人已站着飲酒。

不過,要見識這兒立食的文化便要校準時間。晚上七時前人還未算多,還有座位。但八時左右,客人便湧至,三三兩兩站着傾偈喝酒,到了九點,不足五百呎的樓面,居然企滿了七八十人!細心一看,站着的九成的也是老外,坐着的則相反,可見中國人不習慣「罰企」!
始終站着吃 tapas不太方便,所以來者醉翁之意不在 tapas,在酒也。這店賣的酒很多元化,紅酒白酒 rose汽酒通通來自西班牙,還有多種雞尾酒。女士們最喜歡點 Sangria,除了基本的紅酒混橙汁,這店還有白酒版本,味道更清爽。
也許這店以酒吧為重, tapas的選擇比一般少三分一,只有二十餘款。論正宗、美味,比不上 Tapeo,論新奇倒是真的。芝士火腿焗雅枝竹、烤豬仔骨都是店中的香港廚師自創,我在西班牙也未吃過。
雖然 tapas水準一般,但在音樂節拍愈來愈強勁的環境下,客人總是一碟接一碟的吃得開懷。也許,人聲、笑聲、音樂和美酒就是世上最佳調味料。

雞胸伴迷迭香 sangria汁$52 雞胸肉較乾,味道淡,幸好配上 sangria汁,增添果香。

芝士火腿焗雅枝竹$52 賣相精緻得像烤羊架!雅枝竹與芝士和火腿粒同焗,端上桌已聞到很香,但味道頗鹹。

 

黑醋汁烤豬仔骨$58 豬仔骨肉質腍滑,入口即化,配黑醋汁,可惜味道太鹹。

 

西班牙特色薄餅(配紅椒醬及風乾腸)$50 餅底咬落鬆軟,面層加上番茄醬、紅椒杏仁醬、火箭菜和風乾腸,豐富得像個 pizza。

La Bodega

 

地址:中環德己立街 42號
電話: 2524 7790
營業時間: 12nn-12mn
註:星期一至五設午市套餐( 12nn-3pm),包餐湯或任吃沙律、任選 3款 Tapas、甜品及茶;兩道菜$98/位,三道菜$108/位。收加一。

Tapas吃不完……

西班牙人天生饞嘴。愛吃,自然願意花心機研製,所以她的 tapas亦以多變見稱,用料、 配搭和煮法都是 free style,每家酒吧都有自家配方與味道,一塊芝士、一個馬鈴薯、一隻雞蛋,都有無限可能性。精選最經典常見的三十款 tapas,向 tapas大千世界進發。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Jaipur

躺在純銀鑄造的睡床上,望着金雕玉砌的拱型天花,電影《一百萬零一夜》裡面深鬱的畫面,真的來自同一個國度嗎?
尤其在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滿街都是王室貴族留下的瑰麗王宮,時刻在提醒,印度曾經如此風光過。
王朝浮華散盡,王宮被酒店集團接管,即使極盡奢華,都只有王室的神,沒貴族的髓。
齋普爾( Jaipur)的 Raj Palace酒店,也是由前皇宮改建,未必最豪最大,卻是齋普爾內第一座由貴族所建的宮殿,少數到今日依然由王室自行營運的。
沒有公主、王子的世代,難得我們踏入酒店,便有大象、馬匹與歌舞團迎候,得到昔日王族的待遇,只因酒店經理的名字叫 Priness Jayendra Kumari,公主有禮!

在印度時時刻刻都懷疑自己被騙,警覺性維持高水平特別疲累。乘長途車等到半夜才抵達酒店,四周漆黑一片,期待看到一間金碧輝煌的王宮酒店,我的車子居然停在一個平凡的門前,登記大堂比我的房間大不了許多。
即使穿戴整齊的職員,腰肢像鋪了鐵板般挺直,時值半夜細心得一打開門就能以我的名字稱呼我,但我還沒被感動,懷疑自己又一次中計。直至職員引領我穿過一道又一道圓拱走廊,才看到宏偉卻又嬌美的宮殿原來被高高的圍牆遮蓋了,要繞好多通道才能一窺全豹。王室是應有這種神秘的。

酒店仍然維持許多昔日貴族的傳統,貴賓來訪時有舞蹈員與樂手陪伴,逐個賓客報上名字後才可步進王宮的儀式,讓遊客玩得笑逐顏開。

房間內每件傢俬都記載着歷史,純銀造的睡床,都是昔日國王睡過的。

皇帝睡的床

我住的房間有齊現代文明之餘卻又留着昔日的韻味。電影中公主睡的大床出現眼前,躺在裡面被瑰麗的紗帳包裹,誰也變得特別驕矜。建造王宮的 Thakur國王住過的房間更不得了。一切原封不動保留至今,只要拉開一扇門,金光耀眼。房內有四通八達的通道方便國王運送妃嬪進房。裡面的傢俬全是鍍金或純銀打造,酒店職員笑說:「不是不想拿去賣,是拿不動。」
二百多年前皇帝坐過的椅子有密麻麻的金線人手刺繡,為大王趕蒼蠅的名貴馬毛塵拂,仍掛牆上;通通都太名貴了,只能用玻璃櫃鎖着。國際舞台劇天后 Elaine Page, Bollywood巨星 Amitabh Bachchan都住過這間被選為令人最難忘的套房,因為二百多年來帝王氣息凝繞不散,昔日的國王好像從沒離開過。
日間在偌大的酒店游走,才知道這座建於 1727年,參照古印度王宮建築模式—— Vastu Shastra,興建而成的宮殿嬌艷至此。跟着職員游覽酒店,像參加博物館的導賞團,見識印度六千年來博大精深的藝術成就。王宮的擁有人 Thakur Mohan Singh的祖先,是拉賈斯坦邦前首都琥珀堡( Amber Fort)的統治者 Prithviraj Singh Ji。
拉賈斯坦邦自古以來就是群雄割據之地,一個地方共有廿三個大小公國,土皇帝都自稱 Maharaja(大王),各自為政畫地建宮殿,冬宮、夏宮、皇親國戚又起豪華府邸,令齋普爾遍地王宮。英治期間王室制度雖然瓦解,但王室後裔依然擁有超然地位,直至 1947年印度獨立,王族的影響力逐漸褪色。無以為繼的王室後裔有的千金散盡將家財變賣,連祖先留下的宮殿都賣掉;因此走在齋普爾的街上幾乎所有酒店都自稱由前皇宮改建而成。其實很多已經像其主人一樣——沒落貴族虛有其表,裡面已經成了頹垣。

王宮守衞都留有濃密、形狀古怪的鬍子,因為傳統相信這樣叫威嚴。

Raj Palace Hotel有四十個房間,昔日國王居住的房間極盡奢華,變成今日總統套房( Durbar Suite),純銀、鍍金傢俬原封不動地放在房間內。

家族圖上都是顯赫的統治者。

圍牆內一切有規有矩,牆外烏煙瘴氣,大街大巷上的開放式公廁,談何優雅?

碰到駙馬爺
Sawai 家族是拉賈斯坦邦內擁有最多最大最宏偉的宮殿,後人一直與印度酒店集團 Taj與 Oberoi合作,家族出租物業,由酒店提供管理。有瑞士大學酒店系畢業的酒店經理照理不是不好,只是少了一點王族的神韻。 Raj Palace一直由 Thakur家族持有,走到街上仍有市民喚她陛下的 Kumari公主就是酒店經理,酒店內一切得有規有矩;貴族的手不是用來開門的,職員遠遠看到客人便會先躲在門後當人肉自動門。
從前能進王宮的都是達官貴人、外國使節,不能像平民百姓推門便進去。國王為展示國力每次迎賓都將珍禽猛獸列隊門外迎候。今日酒店客人也有這待遇,找不來老虎,只有大象、駿馬,其餘動物用圖案印在地上代替。每個賓客進場前有人敲鼓有人奏樂,有人拿着刺繡帳傘護着賓客,再由跳舞女郎跳着二千年歷史的古印度舞 Kathak陪伴進宮,守衞還得逐一大聲喊出賓客的名字向大王稟告。
一團廿多人的澳洲團來晚飯,八點鐘抵達八點四十才全部進場,玩得不亦樂乎。集團式經營的王宮酒店,只能給賓客送個花圈,用顏料在印堂點個紅印以示誠意,繁文縟節可簡化便簡化。只有真正的王室血脈才會拘泥細節,傳統才得以保存下來。
我一直與公主緣慳一面,在大學讀酒店管理系的女生告訴我,她獲派到這裡實習興奮得幾個晚上沒睡,「這裡不是一間普通的酒店。」待在這裡半年一星期總會見到公主一、兩次,駙馬爺天天回來打理業務,女生說駙馬爺打扮入時,為人低調,還神秘地賣關子:「其實你見過他,但我不能告訴你那個是他!」

從前只有國王才有資格飼養大象、入口馬匹、老虎等猛獸,有外國使節貴賓到訪,猛獸列隊大門歡迎,如今只能在地上噴上動物的圖案代替。

 

風之宮 Hawa Mahal是齋普爾的地標,這個金字塔狀的五層建築建於 1799年,上面有 953個窗戶,讓昔日足不能出戶的妃嬪宮女透過八角形的小窗看世界。

外面的世界

距離齋普爾半個小時車程,建於十六世紀的琥珀堡是王宮中的典範,辛格一世( Raja Man Singh)於 1592年在護城河內興建宏偉的王宮,最矚目的是鏡宮 Sheesh Mahal,以鏡子的碎片砌出斑斕的圖案。宮殿內幾乎沒一堵空白的牆,全都以彩瓷或玻璃片鑲嵌出美麗的圖案,導遊說昔日用的都是名貴的寶石,今日用贗品代替,都看得我們呆住了。
相對琥珀堡的規模 Raj Palace是個精緻小巧的珠寶盒,鎖住了一個家族的珍貴時光。一磚一瓦都記載着昔日的輝煌歲月。那道草坡地是王后妃嬪的耍樂區,男人的禁地,彷彿隨時會發出甜美的嬉笑聲。花園中央的巨型棋盤,棋子像在等待帝王威嚴的指令,鞦韆上又記載了幾多個妃嬪的孤寂與哀愁?
一道圍牆彷彿隔絕了兩個世界,這裡空氣都特別柔和,一走出宮外空氣混濁,牛、象、駱駝、人力車與汽車川流不息,為粉紅小城添上一道灰塵,每個街口都有個無遮無掩的開放式公廁,為城市噴上一縷異味。作為旅人覺得那是地方色彩,對一片落入凡間的金枝玉葉而言,這畫面太殘忍了。
公主接受電視訪問時說過,一走出王宮她的頭就痛。經營王宮酒店的收入,相對她家族正經營的雲石生意而言微不足道,但她還是要盡力維持王宮內的一切。「圍牆以外我無法控制,只想留住圍牆之內屬於我家族最好的時光。」
世界混亂,人人都在懷念屬於自己的 Good Old Days。
為何最好的永遠在昨天?

琥珀堡的護城牆被喻為印度的萬里長城,建於 16世紀,安珀王國在 18世紀遷都齋普爾前,就是以此為根據地。

昔日妃嬪們浸泡的浴池。

1592年辛格一世( Raja Man Sigh I)在城堡內建造雄偉的宮殿。牆壁上本來鑲嵌着寶石與彩色玻璃片,今日換成贗品都已經美得讓人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