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KB 沙嗲沙嗲

沙嗲沙嗲( 2206 4938)
九龍灣宏照道國際交易中心 2樓平台花園 3號舖
 

工業區星味沙嗲

以前總覺得在九龍灣工業區搵食難,隨着 MegaBox附近幾幢甲級寫字樓落成,連帶不少新食肆進駐,剛開業的沙嗲沙嗲就登陸於剛落成的國際交易中心。店子位於二樓花園平台,四周高樓大廈林立,這個空中樓閣的環境舒適,在此用餐給人忙裏偷閒的感覺。名叫沙嗲沙嗲,店內主打正是充滿東南亞風味的食物,不只馬來西亞、泰國的菜式,還有新加坡的美食都可吃到。

12吋蔗蝦

沙嗲沙嗲是沙嗲軒的姊妹店,總廚亦曾在沙嗲軒工作過,口味亦保持酒店級水準。此外,沙嗲沙嗲老闆是新加坡人,所以這裏的招牌沙嗲亦偏向星洲口味,新加坡的沙嗲喜歡加入大量椰奶和花生,師傅每日準備大量炸花生碎做醬醃肉,口味不辣,跟泰國的很不同。除了傳統的食物,餐廳還創出不少新穎菜式,例如越式 12吋蔗蝦,比起常見的蔗蝦大出數倍,而米紙卷以大頭蝦作餡料,代替傳統豬肉,更加鮮甜。

越式燒 12吋蔗蝦$38

以蝦肉打成膠狀包裹着蔗條,達 12吋長,口感彈牙,味帶焦香,醬汁味道辣甜惹味。

馬來鮮蝦叻沙$42

以熬製 4小時的蝦湯,加上椰水同煮,同放大蝦、雞絲和魚蛋,湯底的椰香味道濃,非常惹味。

招牌雞肉、豬肉沙嗲$48

半打雞肉和豬肉不經醃製,塗上沙嗲醬燒香。富椰味,不算辛辣。

淡水大頭蝦米紙卷$58

米紙卷包着芋絲、蛋等餡料,蝦頭用上椒鹽煮過,味道帶鹹,十分爽口。

炸香蕉大樹菠蘿春卷$38

用上新鮮大樹菠蘿加香蕉,以春卷皮包着炸香,果香撲鼻,春卷炸得香口。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TW 豆腐主義

地址︰荃灣川龍街 113號地下
電話︰ 2612 0268
營業時間︰ 7am-9:30pm

09年 6月以前,沒人想過豆腐店可以變成這樣:
一室光鮮、簡約有型、開放式廚房衞生乾淨,可見師傅即撞豆腐花;
豆腐不止有白色,更有黑色和紅色!還有聞所未聞的麻辣豆腐、豆腐腸粉……,光顧的居然有不少年輕潮人。
豆腐,就像活化了的老古董,少了一份古樸,卻添了幾許時尚。
將她點石成金的,是摩登街市佬 Jackie。

一身西裝,頭髮梳得令立立。家族經營多間街市檔。他滿腦子計仔,擅長將街市中的老餅食物重新包裝,以 young look殺出重圍。 08年 1月在川龍街開第一間包點先生,掂!今年 6月開豆腐主義,最新傑作是新派肉丸店牛丸哥哥。

摩登街市佬 點豆腐成金

30出頭的 Jackie,並非無名小卒。
08年初,他趁中式包子漸流行,開了包點先生,短短年半間開了 18間分店,成功上位。
他的哲學是:「任何食物都有得做,但一定要包裝。」
他的家族經營街市檔,在街市打滾多年的他,看準舊式街市的問題:污糟、殘舊老套。
「去街市買餸嘅人,大部分都係師奶阿叔,有幾多後生仔?」所以他將舊式食店去蕪存菁包裝成年輕版本,吸引潮人光顧。包點先生的成功為他打了一支強心針。
下一個目標,是豆腐店。

尋覓黃金拍檔

「我去京都旅行,人哋啲豆腐店又乾淨又靚,點解香港啲豆腐鋪一定濕?」有了開店概念,但他對豆腐生產零認識,立即致電為包點先生供應豆漿的新佛香話事人羅孟慶。
「羅生,我係包點先生嘅 Jackie呀。我有一個構思想跟你商量。
我認為舊式豆腐鋪已經式微,不如來個革新,首先環境一定要裝修得有型,第二係 sell新鮮,在店中即做豆腐。技術上你覺得做唔做到先?你話得,我就租鋪。」
聽筒那邊的羅孟慶向來敢創新,哪有拒絕之理?
經過數月反覆試驗, 09年 6月,二人合作的結晶品終於在荃灣誕生。

設計摩登簡約,吸引不少後生仔女幫襯。

門外有攤檔賣嫩豆腐、板豆腐和豆卜等。

一擲百萬包裝

看店名豆腐主義 Tofulism,已覺得新潮。
「我花過百萬搵人改名同設計 logo o架,係咪好型先?」
Jakcie自豪地說。
有型的豈止 logo?店內以黑白色為主調,簡約有型,地下乾爽;員工穿上醒目制服,不講,會以為去了某家摩登小食店。

豆腐主義以石磨做 logo, cute!

店員穿上黑白制服,很醒目。

前所未見紅色豆腐

但她最叫人耳目一新的,還是豆腐花樣百出。
單是煎釀豆腐,都有四種顏色:紅色的是紅菜頭味;黑色是芝麻味;白色是原味;白中帶紅點是麻辣味。
這些都是 Jackie的新點子:「點解豆腐一定係白色先?做成唔同顏色同口味,即刻吸引好多,又可以賣貴啲。」
這一招果然殺食。現場很多人都嘖嘖稱奇:
「嘩!紅色豆腐,未食過!」這紅菜頭豆腐用紅菜頭汁加豆漿再凝固製成,比一般豆腐添了一點蔬菜的甜香,又沒蓋過豆味;麻辣豆腐中間咬到粒粒辣椒碎和花椒,舌頭立即發麻,但豆味全被蓋過,旨在新奇而已。
除了煎豆腐,還有其他鹹的豆腐小食,都是在大路小食上加上豆腐,如豆腐碗仔翅、生菜豆腐魚肉湯。
至於豆花,則有原味、薑汁、桂花和鹹豆花可選。

紅菜頭釀豆腐$12
加了新鮮紅菜頭汁,味道清甜,好吃。

麻辣豆腐$12
豆腐混入了辣椒和花椒碎,不算太辣,但有花椒的香味,吃來微微發麻。

琵琶豆腐$10
即叫即炸,外脆內嫩。

豆漿腸粉$9
賣相平平無奇,食落卻有濃濃的豆香。

老師傅駐場

噱頭十足,味道方面也不用擔心。
別忘了 Jackie找來新佛香合作嘛。雖然店鋪地方有限,不能在店中磨豆、煮豆漿,但新佛香每日都由八鄉工場運來冰鮮豆漿,再派出三十年製豆腐經驗的朱師傅在開放式廚房即場將豆漿加熱、撞石膏,製成豆腐或豆腐花。
豆腐、豆花新鮮即製,特別軟滑有豆香,加上格局光鮮。
令這店時刻都人頭湧湧,當中不少是年輕人。
像廿餘歲的孫小姐:「環境好潮,又唔似一般豆腐鋪咁老套。我飲豆漿,豆味都幾濃。」

煎釀黑豆腐(前)$10
芝麻勁香,略蓋過黃豆香。
煎釀豆腐(後)$8
原味釀豆腐最能吃出豆味。

鹹豆腐花$9
配油炸鬼、蝦米、榨菜等,鹹香惹味。

招牌即撞豆腐花$25
豆花滑如凝脂,上枱時已加了少少薑汁和檸檬汁,更香甜。

豆漿$6
幼滑之餘,亦不失豆香。

未感滿意

鄧小姐(左)、嚴小姐(右):「幫襯過四次,呢度豆花豆腐款式多,每次都可以試新款。」

Jackie的如意算盤,總算打響了,並迅速在八月於東涌開了一家外賣店,遲些打算再開多幾間分店。
「而家未算好滿意呀,好多客都投訴話豆腐得個滑字,唔夠豆香喎。
我同羅生每個星期都開會,傾吓點樣改善呢個問題。」
一個有計,一個有心。 Jackie和羅孟慶這對注定就是黃金組合,同時成為本地豆腐史上,兩個值得紀錄的名字。

豆腐新鮮不停做

1.新佛香每天送來兩款豆漿,一種專做豆花和豆漿,一種濃度較高的做豆腐。每包 8公斤,日日用百多包以上。

2.豆漿以蒸爐加熱至 80℃以上。

3.煮好後隔渣。

4.由朱師傅調配少量石膏,跟豆漿撞在一起。約五分鐘,豆漿凝固。

5.將豆腐倒進在木箱中,若做嫩豆腐,要盡量少攪動,保持平滑。若做板豆腐,便得多攪動。

6.以木板壓實豆腐。

7.做好後,直接送往門口的豆腐檔,$4一磚,新鮮熱辣。

2009年10月5日星期一

CWB Domon日本札幌拉麵

面對坊間愈來愈多拉麵過江龍加入戰團,被蔡瀾喻為「香港最正宗的拉麵店」 Domon也不得不反擊。
首先與 Da Dolce大玩 crossover,在朗豪坊分店內增設雪糕專櫃,接着上周在利舞臺開設了 3,000多呎旗艦店,食物種類包羅萬有,除了拉麵,更賣埋壽司刺身串燒天婦羅。

食材亦升呢,獨家供應吉品鮑魚拉麵!
新店更有獨立壽司吧和貴賓房,排場十足,不過如此一來,就失掉了以前嘉蘭圍年代那種巷仔拉麵店的簡樸風味了。

地址︰銅鑼灣利舞臺 6樓 A& B鋪
電話︰ 2894 9699
營業時間︰ 12nn-3pm, 6pm-11pm

蔡瀾日本吉品鮑魚拉麵$238<br/>全新推出,以蔡瀾日本吉品罐頭鮑魚作賣點,每碗有兩隻六頭鮑魚,全城至豪。(只限利舞臺臺供應)

    蔡瀾日本吉品鮑魚拉麵$238
    全新推出,以蔡瀾日本吉品罐頭鮑魚作賣點,每碗有兩隻六頭鮑魚,全城至豪。(只限利舞臺臺供應)

    SSP 德發小廚

    地址︰深水埗基隆街 365號地下
    電話︰ 2777 7812
    營業時間︰ 11am-12:30am
    平均消費︰$100

    深水埗。地踎。雜亂。低下層多。
    低下層的地方,有甚麼好東西吃?尤其北河街街市一帶,濕濕、吃的不過是豬膶麵、油渣麵、川辣麵之類,難登大雅之堂。
    街市旁的基隆街,有間「德發小廚」,性格跟深水埗貫徹得很。深圳式閃閃走馬燈招牌,帶鄉音咇喱巴啦的阿姐侍應,晚市門前例加開摺枱摺櫈,街坊隊啤吹水,嘈到不得了。
    吃的也很深圳。醉香豬手,生煎雞煲,油鹽焗奄仔蟹。香口濃重,引你多喝幾支啤酒。好端端蒸一條桂花魚,又改了個俗氣名字,叫甚麼大富大貴,娘到爆!

    如果我們就是這樣評價了一間店,然後丟下一臉鄙視就離去,那年中真的不知會錯過多少好東西。
    對!深水埗也有好東西。
    就從那俗氣的大富大貴說起,一條桂花魚起了肉,魚骨釀進金針雲耳,再把魚肉蓋上去清蒸,超級多工夫,但魚肉起得仔細無骨,吃一片魚肉,金針雲耳香夾着魚鮮散發。
    生煎雞煲,雞件用薑、葱頭、美極炒過,上桌時阿姐用砂鍋在客人前即席堂弄,香氣撲鼻,是粗菜精做的示範。
    老闆肥仔馮,還會趁客人嘆着餸菜時出來打招呼,問問意見吹吹水,扮晒高級廚師,郤又比高級廚師多了幾分儍氣的真摯。
    他從前不在深水埗,他在黃大仙翠竹花園開設德發小廚,也是主打街坊式小菜,一道「醉香豬手」,曾搏得蔡瀾讚賞,其後業主加租,才搬來深水埗打拼。
    四十來元一碟的小菜,加上肯花心機,轉瞬成了街坊寵兒。
    只是深水埗始終係深水埗,入夜門外佈滿各國人種,收買舊電腦舊電器,感覺有點雜,女士來要將就一點。

    生煎雞煲$48/煲
    席前煎香,芫荽蒜子生薑美極爆到香噴噴,雞件爽滑香濃。

    黃金鍋巴$48/碟
    鍋巴脆卜卜,面層黏着鹹蛋黃,鹹鹹香香。

    大富大貴$98/條至$188/條(視乎大小而定)
    這菜吃面頭片好的桂花魚肉,滑溜清鮮,滲滿金針雲耳香味,還有魚汁可以撈,送得一碗飯。

    蔡瀾在竹園邨時曾經幫襯,當然貼出來做生招牌。

    心太軟$22/碟
    朱古力蛋糕薄薄一層,裏面是澎湃而熱辣辣的朱古力漿,不太甜,朱古力味濃香。

    油鹽焗奄仔蟹$168/兩隻<br/>蟹嫌細了點,肉較少,但勝在平。牛油香和鹽香滲透蟹肉,惹味鮮美。

      油鹽焗奄仔蟹$168/兩隻
      蟹嫌細了點,肉較少,但勝在平。牛油香和鹽香滲透蟹肉,惹味鮮美。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當食家的條件

      小朋友問:「昨天看台灣的飲食節目,出現了一個出名的食家,他反問採訪者:你在台灣吃過何首烏包的壽司嗎?你吃過鵝肝醬包的壽司嗎?態度相當傲慢。這些東西,到底好不好吃?」

      「何首烏只是草藥的一種,雖然有療效,但帶苦,質地又粗糙,並不好吃。用來包壽司,顯然是噱頭而已,而鵝肝醬的吃法,早就被法國人研究得一清二楚,很難超越他們,包壽司只是想賣高價錢。」我說。

      「那什麼才叫精采的壽司?」

      「要看他們切魚的本事,還有他們下鹽,也是一粒粒數着撒。捏出來的壽司,形態優不優美也是最重要的,還要魚和飯的比例剛好才行。」
      「怎樣才知道吃的是最好的壽司?」
      「比較呀,一切靠比較。最好的壽司店,全日本也沒有幾家,最少先得一家家去試。」

      「外國就不會出現好的壽司店?」
      「外國的壽司店,不可能是最好。」
      「為什麼?」

      「第一,一流的師傅在日本已非常搶手,薪金多高都有人請,他們在本土生活優雅,又受僱主和客人的尊敬,不必到異鄉去求生。第二,即使在外國闖出名堂,也要迎合當地人口胃,用牛油果包出來的加州卷,就是明證。有的更學了法國人的上菜方法來討好,像悉尼的 TETSUYA就是個例子。」

      「那麼要成為一個食家,應該怎麼做起?」
      「做作家要從看書做起,做畫家要從畫畫做起;當食家,當然由吃做起,最重要的,還是對食物先有興趣。」

      「你又在作弄我了,我們天天都在吃,一天吃三餐,怎麼又成不了食家?」
      「對食物沒有興趣的話,就變成飼料了,一喜歡,就想知道吃了些什麼。最好筆記下來,再去找這些食材的資料,做法有多少種等等,久而久之,就成為食家了。」

      「那麼簡單?有沒有分階段的?」
      「當然。最低級的,是看到什麼食物,都嘩的一大聲叫出來。」
      小朋友點點頭:「對對,要冷靜,要冷靜!還有呢?」

      「不能偏食,什麼都要吃。」
      「內臟呀,蟲蟲蟻蟻呀,都要吃嗎?」
      「是。吃過了,才有資格說好不好吃。」
      「那麼貴的東西呢?吃不起怎麼辦?」
      「這就激發你去努力賺錢呀!不過,最貴的東西全世界都很少的,反而是最便宜的最多,造就的尖端廚藝也最多。先從最便宜的吃起,如果你能吃遍多種,也許你不想要吃貴的東西了。」

      「吃東西也是一種藝術嗎?」
      「當然,一樣東西研究深了,就變成藝術。」

      「那到底怎麼做起嘛!」
      「從你家附近有什麼東西吃,就從那裡做起,比方說你鄰居的茶餐廳。」
      「不怎麼好吃。」
      「對了,那是你和其他地方的茶餐廳一比,才知道的道理。」
      「要比多少家?」

      「聽到有好的就要去試,從朋友的介紹,到飲食雜誌的推薦,或網上公布出來的意見得到資料,一間間去吃。吃到你成為茶餐廳專家,然後就可以試車仔麵、雲吞麵、日本拉麵,接着是廣東菜、上海菜、潮州菜、客家菜,那種追求,和那種學問,是沒有窮盡的。」

      「再來呢?」
      「再來就要到外國旅行了,比較那邊的食物,再回來,和你身邊的食物比較。」
      「那麼一生一世也吃不完那麼多了。」

      「三生三世,或十生十世,也吃不完。能吃多少,就是多少。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半桶水社會,有一知半解的知識,已是專家。」
      「可不可把範圍縮小一點?」

      「當然。凡是學習,千萬不要濫。像想研究茶或咖啡,選一種好了。學好一種才學第二種,我剛才舉例的茶餐廳,就是這個道理。」
      「你現在呢?是不是已經達到粗茶淡飯的境界?」

      我笑了:「還差得遠呢。你沒看過我的專欄名字,不是叫『未能食素』嗎?那不代表我吃不了齋,而是在說我的慾望太深,歸不了平淡這個階段。不過,太貴的東西,我自己是不會花錢去追求了,有別人請客,倒可以淺嘗一下。」

      蔡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