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藤原浩Personal Effects

玩潮的有邊個唔識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睇佢潮網 honeyee一時揸 Audi一時又上山滑雪,一舉一動全部影響潮界。剛剛推出有 209頁的《 Personal Effects》,由佢親自撰寫,挑出 100件今年最愛物品,由 Rolex到 M8到香港出品念慈菴都有!要知道藤原品味足以左右潮物炒價,各潮友點都要有本傍身,唔係冇話題!

F.I.L.

中環雲咸街 18號愛雲大廈地下
( 2525 7550)

當中推介英國 Bamford改裝成黑鋼的 Daytona及 Submariner, mmJ都搵佢哋整黑鋼勞($180,000)。

藤原鍾意攝影, Leica M8當要必備,不過上週 M9已發布,今時藤原地位點解冇得率先用?

藤原浩仲教埋你飲念慈菴,叫你向上望,放入喉嚨頂慢吞。

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

西班牙火腿

西班牙名城格蘭那達的穆斯林愈來愈多,可見的證據之一是一條原來掛滿火腿的商店街換了模樣,變成一堆懸上「清真」( halal)招牌的羊肉店。很多西班牙人看不過去了,他們覺得這是入侵。有些組織甚至聲稱,再過三十年,歐洲人的血統體相必將大變,我們熟悉的白種人漸成少數,頭纏白巾的穆斯林將成主流。「因為」,他們說:「歐洲人不生孩子了,而中東和北非的移民卻拼命生」。

不吃豬肉的西班牙人還算是西班牙人嗎?去過西班牙的遊客都知道,當地最特殊的風景就是那些火腿店,店內上下吊滿了肥肚的火腿,門外一陣鹹香芬芳;別的國家就算有,也不如西班牙壯觀。沒去過西班牙的,也能在西班牙餐館裏認識他們對豬的崇拜。拿起一張餐牌,你不妨想像一下,要是去掉了豬肉,這上頭還能剩下多少成東西?
可是,那一盤盤脂白勝雪的火腿,與一盤盤赤紅如火的煎香腸,其實是一種掩蓋。它們掩蓋了你的口舌,你的嗅覺,甚至你的雙眼,使你對一些鮮明的遺蹟視而不見。比如西班牙南部的格蘭納達,那裏有一座紅色的城堡,阿罕布拉( Alhambra),依山勢起伏,璀璨而神秘。又如柯多巴的大清真寺,一千根鑲上了碧玉的大理石及花崗石柱,拱起半圓形的幾何圖形,重重疊疊如無量的宇宙。再如獅子園,寧靜的庭院裏只聽得見噴泉的潺潺水聲,與陽光一起流進幽深的內堂。這是甚麼?這一切意味着甚麼?這是被忘記了的伊斯蘭歐洲,摩爾人的偉大遺產。

從公元八世紀到十五世紀,大部分的西班牙都是伊斯蘭帝國的轄土。來自北非的統治者不止改變了建築的風貌,還改變了人民的信仰。他們引進了大米,使得我們吃到聞名遐邇的西班牙海鮮飯;他們還帶來了杏仁( almond,本來就是西班牙文)和橘子;以及佛蘭明哥音樂的前身。那是伊斯蘭文明的鼎盛時代,他們迷戀藝術的美好,知識的奧密,把柯多巴建成歐洲的文化中心。相比之下,從意大利到英國的這一大片區域簡直像是住滿了蠻人的莽原。所有在西歐被禁絕的古希臘典籍,你都能在這裏的圖書館的四十萬冊藏書中找到;所以連教宗席維斯特二世在他年輕的時候也要專程至此學習。對了,這個伊斯蘭帝國和西歐不同,他們容許「異教徒」的存在。
再巍峨的樓閣也有傾頹的一天。 1492年,信奉天主教的聯軍終於攻入格蘭納達,逐出最後的摩爾人,「收復」了西班牙,也「收復」了他們的信仰。然後,以殘忍和嚴酷知名的「宗教法庭」在西班牙出現了,他們用斬首和絞刑對付「異教徒」,誓要抹除這片土地上一切不淨的痕迹,讓人以為歐洲從來都是他們的。
問題是,你要怎麼找出那些假裝歸信天主教,暗地裏卻還在向阿拉懺悔的隱匿叛徒?結果當局想出了一個狠辣的方法,就是逼迫所有可疑的人吃豬肉。不論是朋友宴客,還是婚禮喜酒,第一道菜一定是一碟切好的豬肉片;只要看到誰不敢取食,又或者在吃的時候忍不住露出厭惡的神色,你就該向法庭舉報,供出躲藏在人群中的穆斯林。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許多商人和家庭索性在門口的屋簷上懸掛火腿,證明自己絕對不是回教徒……

梁文道

資深傳媒人及文化評論人,十多年來他寫過政治、文學、藝術、書評及樂評,但他最想寫的其實一直就是飲食。

飲鹽水

我喜歡飲水。
我相信每天飲 8杯水,皮膚就會保持光澤漂亮,否則敷再多的保濕面膜、精華素,塗厚厚的抗皺面霜也於事無補。
所以,我早上醒來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先灌一大杯檸檬水,天氣再熱也只飲暖水,出外也會隨身帶支礦泉水,睡前,再飲杯蜜糖水滋潤一下,睡得好一點,皮膚自然會更靚。

在水中加鹽

身邊的姊妹也相信 8杯水的神奇功效,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套獨門的飲水方法,眾說紛紜,而且各有根據。
連飲哪種水,亦很有研究,認為自來水、蒸餾水只可以解喝,並無特別益處,礦泉水最天然有益,是喝下肚的天然維他命丸。

最近大家流行一種新的飲水潮流:飲鹽水。其實早有聽聞,鍾楚紅早上愛飲一杯鹽水,據說是她長年保持青春的秘密。
古天農也在他的新書《天農百部》中提及自己近年開始飲鹽水養生,精神好了,行步路也輕鬆得多。

所以他每當出外定必隨身帶包海鹽,方便加在水裏飲。
飲鹽水對身體好,但並不是每種鹽也適合。
一般的餐桌鹽經漂白化學處理,沖水飲只有死鹹和添加劑,礦物成分極低,多飲無益,寧可飲清水,要飲,一定是加天然鹽,即海鹽、岩鹽之類。
除了帶來鹹味,當中所含的礦物質會釋放入水中,像自製的礦泉水,或運動電解飲品,有助身體鎖水,快速平衡身體水分,比飲普通水更快解渴和回復體力。
尤其是天氣炎熱,人會精神得多,更可防止中暑。

2億 5千萬年前的純正海水味

至於最優質的天然鹽,便是喜馬拉雅山粉紅岩鹽,它是鹽中的極品,偶爾你或會在超市發現有些粉紅晶鹽發售,也許外形顏色相近,但純正度肯定不一樣,要確認,就要看清楚包裝說明。

產自喜馬拉雅山的鹽,早在 2億 5千萬年前形成,由於地殼變動,海水中的鹽分沉積,海底變成高山形成粉紅色岩鹽,由於位處高海拔,空氣清新,開採出來的鹽,因不曾受污染而影響它的純度,最重要的是,它含有更豐富的天然礦物成分,多達 84種,比一般的海鹽多 2-3倍,尤其含有豐富的氯化鈉( Nac1),有效中和身體的酸性和毒素;另外還有強化骨骼的鈣、有助減壓的鎂,亦有令你面色更紅潤的鐵等。

市面有很多聲稱是喜馬拉雅山岩鹽,不過,只有來自喜瑪拉雅山下的巴基斯坦的才最正宗。
當地仍有不少採鹽工場,依舊沿用傳統開採方法,從採鹽、曬鹽、揀選及清潔也是零機械、全人手,連包裝用的布袋也是 100%棉製。

他們相信惟有這種古老做法才可保存岩鹽中最多的天然能量,也就是大自然的陽光、大海、高山的自然能量,可淨化身體負能量。

最近,在天然食品展找到這款 The Original Himalayan Crystal Salt,就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山區小城。 ThreeSitxy、 city'super都有入貨。
一盒有一公斤,售$380,價錢是有點貴,不過起碼可食用半年,沖水或下廚調味用都得,不但對身體有益,而且味道又不似化學鹽死鹹刺喉,嗒落還感受到的海水甘甜,及礦物的天然味道。

古天農的飲鹽水養身法很簡單, 1日用 3克鹽(一茶匙分量),分幾次沖水飲,所以他身邊總會帶着一小包鹽。他也是用喜瑪拉雅山鹽,貪它天然無污染。這方法他用了幾年,身體好了,整個人也變瘦了。

想知多一點關於飲鹽水的健康理論,可參考這本權威著作,由以水治病的專家巴特曼醫生所寫的:中譯版《水是最好的藥》。書中提及最健康的飲水方法,就是在水中加鹽,因鹽分可鎖水又可補充養分。

粉紅色的鹽水

The Original Himalayan Crystal Salt$380/1kg
這盒喜瑪拉雅山岩鹽天然無污染,全人手開採,每粒都精挑細選,在鹽洞中,近地面的部分,只用來做浴鹽;岩洞頂較乾淨的,才會用作食用。其純正而濃郁的海水味,不僅可沖鹽水,也可以用來為食物提鮮調味。 1kg大大包,夠一個四人家庭用幾個月了。

打開這盒岩鹽,會發現有大粒細粒的,晶瑩剔透如寶石,有些人貪方便,揀幼粒岩鹽逐次沖水飲,其實最佳方法是選大顆的,據稱礦物、能量較細碎岩鹽更多,只要把鹽粒及一瓶礦泉水放在密封瓶內浸泡一日左右,鹽水濃度達至飽和,變成一瓶濃縮的岩鹽溶液,那就可放在屋企備用,夠飲兩個月了。
飲的時候,加一茶匙濃縮溶液沖水飲,比帶鹽粒出街更方便,一般來說,一天飲一茶匙濃縮鹽水已足夠,飲一個月,很多人也認同自己精神好了,轉數也快點。
如果你試過,但未習慣那朕鹹味,可以加幾滴檸檬汁同飲,味道都不錯。
不過,要是你有心臟、血壓等問題,最好先問一問你的家庭醫生。

自製粉紅岩鹽水(約 2-3個月分量)

材料:
粉紅岩鹽 200g(約玻璃瓶 1/3分量)
一支礦泉水(約 500ml)(以乾淨全新為佳)
密封玻璃瓶一個(避免有金屬)

方法:
先消毒好玻璃瓶,加入粉紅岩鹽和礦泉水,密封蓋好。待鹽粒慢慢溶解,一般浸 24小時後,鹽粒不再溶解,代表鹽水濃度已達至飽和,就是可飲用的濃縮鹽水。若鹽粒完全溶解消失,需再加鹽,確保鹽水濃度夠。密封的鹽水宜整瓶放陰涼處,不會變壞。

飲用方法:
一、直接食用一茶匙。
二、把一茶匙濃縮鹽水加入任何飲料中稀釋。

TST 名川薈

地址:尖沙咀山林道 4號恆貿商業中心 1樓
電話: 2302 0220
 

川薈不似一般川菜館以正宗招徠,反而標榜賣川粵菜。餐牌分三部分,一是粵菜,二是川菜,三是麻辣火鍋。有趣的是,她的川菜,也滲入粵菜風格,如水煮黑豚肉、香辣和牛粒等,又用貴價海鮮入饌,水煮魚片變東星斑或龍蝦,泡椒田雞變桂花蚌!

用料地道

如此大膽創新,因總廚黃建泉做粵菜出身,因為嗜辣,半途出家學川菜,一做便是十多年,開店前曾任譚魚頭總廚,粵菜和川菜都有根基。得意之作是水煮菜式。其中水煮東星斑,在 05年旅發局舉辦的美食之最大賞中奪至高榮譽金獎。
矜貴川菜菜式賣相精緻。店子環境也較一般川菜館光鮮,皮椅子加上卡座通通不會背貼背,坐得舒服。

雙色蒸魚頭$88
一半是剁椒魚頭,以經發酵的海椒炮製,鹹鹹哋帶少辣;另一半則以野山椒同蒸,酸辣的,在四川只有高級酒家才吃到。

夫妻肺片$38
有牛肚、牛心、牛和芹菜,拌以香醋、紅油和花生,酸、辣、麻香迸發,可惜不夠爽脆。

香辣陳皮和牛粒$88
日本 A4和牛,牛香肉汁滿溢,經辣椒爆炒,辣到全身冒汗。

酒家開在樓上,裝修簡單,最搶手是窗旁的卡座。

店中師傅既做川菜,也做粵菜,手藝了得。

專程由四川運來的香料,包括野山椒(綠色)、花椒(紅色粒狀)和大紅袍椒,香味較別區出產的濃郁,即使深圳批發市場都找不到。

老闆兼大廚黃建泉,以往曾任譚魚頭總廚,如今自立門戶,麻辣湯底和特色川菜都照辦煮碗搬過來。

大廚評彈

1.整體菜式用料好,特別是香料和辣椒,夠麻夠辣,做出四川風味。
2.正宗的夫妻肺片和口水雞,芝麻、花生等配料必定層層疊的鋪在材料上;這店卻將配料醬料混在一起,淋在主角上,明顯是粵式做法,但沒有太影響味道。
總評:用料正宗,辣椒花椒通通都帶鮮香,整體味道不錯;只是做法偏向粵式。
好味指數:★★★ 1/2

法國肥肝名牌- Rougie & Lafitte

法國西南部,是舉世知名的肥肝產地。當地有過百個肥肝生產商,規模有大有小,產品各有風味,亦各有支持者。
當中有兩大品牌,肥肝粉絲不可不識。
一,媲美肥肝界 LV的 Rougie。你可以不嗜,但你一定聽過或見過這名字。
二,小型生產商的代表 Lafitte,是不少法國老饕和米芝蓮大廚的心水。
記者遠赴當地,直擊兩大品牌的總部,揭開她們的神秘面紗。

國際企業家

1875 年創業,生產的鴨肝/鵝肝專供應給高級餐廳、酒店及高檔超市。在法國 150個競爭對手之中, Rougie佔了市場的 30%,每年平均生產 2,500噸肥肝,包括 1,400噸生肥肝及 1,000噸樽裝及罐裝肥肝醬。出口市場佔 50%,產品遍及 120國家。
今日的 Rougie已由家族生意發展為國際大企業。
集團旗下除了生產肥肝之外,還有生產玉米及其他農業產品的業務。

Brand 1︰產量全球之冠 Rougie

Rougie是法國甚至全世界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肥肝生產商,亦是廚師最愛採用的品牌,年產 2,500噸肥肝,數字驚人。
最初以為,在 Rougie位於法國西南部 Sarlat的總部,見鴨鵝多過見人。
怎料來到才發現 Rougie一隻鴨鵝也沒有養!原來品牌因產量大,早已沒有自家飼養鴨鵝,改由指定的農場提供。
當地每年有 700個農民為她飼養 800萬隻鴨和 26萬隻鵝。鴨多鵝少,因為 Rougie的鴨 100%都是在法國飼養,相反鵝天生繁殖力低加上飼養期長,成本高,只有少數在法國飼養,其餘都在匈牙利飼養,再運回法國加工。

不論鴨鵝,長至一個月大就可在戶外生活,直至灌食生涯開始。

放大圖片

鴨子由 BB時期至長到肥肥大大,都由 Germain太太親自照顧。

鴨子養到 12個星期後,便困在鐵籠內,進行為期十日的灌食期。

直擊鴨場

灌食期間,以玉米為主要食糧,有原粒亦有壓碎的,讓鴨子較容易消化。

這天我們來到 Rougie總部附近一間養鴨場,由主人 Germain太太帶領參觀。
雖說是小規模經營,但面積也有三個維園般大,場內養了三千隻鴨。
像人一樣, BB時代最無憂無慮,每天在草地上聯群結隊散步,餓了便吃以粟米、麥、大豆為主的飼料,全天候生活在野外,自由自在。
直至長至三個月,體重達 3.5公斤,農民會把牠們困在籠內,完全不能走動,開始十天的灌食生涯。牠們住的地方很逼狹,約五六平方呎的鐵籠,就擠了三隻鴨子,地下有點濕,空氣中亦傳來一陣鴨糞的異味。
鴨子每天吃兩餐,由 Germain太太親自餵飼。見她以純熟的手勢將鐵管放入鴨口,另一隻手就來回按摩鴨頸,既可安撫牠的情緒,亦有助將食物推進胃部。
全程只維持十來秒,一放手,鴨子便退回去飲水,由另一隻鴨子接上,過程十分順利。
「鴨的食量較鵝少,每日吃兩餐玉米,每餐大約 200克,大約十日之後,鴨肝比正常的脹大十倍,充滿油分,這時便可以進行屠宰取肝了。」 Germain太太說。
肥大的鴨子會運到 Rougie的屠宰場進行屠宰、取肝,再送到加工場挑筋、調味、入罐或直接包裝。
可惜,基於商業秘密為由,當中大部分工序 Rougie都不願公開,令人難以窺探她成功的關鍵。

三千款產品

唯一可以肯定是她能夠保持行內一哥地位,與她快人一步的生產技術有關。
她於十多年前已率先採用「極速急凍」( flash freezing)技術(冰鮮肥肝產品除外),在數秒之內把肥肝急凍至-50℃才售賣或進行加工。
原來肥肝一放得久,很易化油。急凍了的肥肝可延遲脂肪溶化、漏油的時間,當鴨肝解凍時,質素就如新鮮般。
這技術大大刺激了肥肝的銷量,其他競爭對手亦相繼跟風採用同樣的技術。
此外,產品多元化亦是 Rougie另一大賣點。
她是目前世界上出產最多鵝肝鴨肝產品的公司,產品起碼有三千款,除了冰鮮/急凍原個肥肝,還有片裝肥肝。
最多花樣要數 terrine,人家只有原味或黑松露口味,她卻有香檳、咖啡、無花果味,甚至有專為回教徒而設的,鴨子在屠宰前經過唸經才製作的 terrine。
其他新奇產品還有鴨肝醬汁、鴨肝 creme brulee,連鴨肝雪糕都有。
在法國, Rougie主打高級消費市場,除了在米芝蓮餐廳吃到之外,只會在高級食物精品店及機場免稅店找到她的蹤迹。
反而, Rougie來到香港較平易近人,一般高檔超市都有售,其中以 city'super的產品最齊,冰鮮、急凍、樽裝及罐裝產品一應俱全。

廠房閒人免進,遊客可到位於廠房旁邊的產品專門店選購產品。

店內提供試食。

Rougie產品大晒冷

a.鴨肝慕絲醬
只含 50%鴨肝,另外混了雞肝及豬油,價錢較便宜。(香港未有售, 9歐羅, 320克)

b.急凍鴨肝片
急凍片裝鴨肝,不少米芝蓮廚師都愛用。( city'super,$98/100克,一包約有 20片)

c.無花果鴨肝醬
無花果味的鴨肝醬是最受歡迎的新口味,果甜中和了鴨肝醬的肥膩,味道比原味輕盈。(香港未有售, 45歐羅, 500克)

d.鴨肝醬汁
去年推出的新產品,這鴨肝醬汁含有 40%鴨肝,可用來煮意粉或肉類。(香港未有售, 11歐羅, 500毫升)

e.原個鴨肝醬
用原個鴨肝製成,價錢最貴。以低溫烹調,質感接近新鮮做的 terrine,入口滑溜甘香,用密封樽裝,吃不完可以放在雪櫃儲存。( Oliver's,$590/180克)

f.原個鴨肝醬(回教徒專用)
專為回教徒而推出的原個鴨肝醬,鴨隻在屠宰前都有專人為牠們唸經。(香港未有售, 19歐羅, 180克)

g.肥肝雪糕
含有 50%的鴨肝塊,質感滑溜,有鴨肝的芳香。(香港未有售, 24歐羅, 750克)

a.鴨肝慕絲醬

b.急凍鴨肝片

c.無花果鴨肝醬

d.鴨肝醬汁

e.原個鴨肝醬

f.原個鴨肝醬(回教徒專用)

g.肥肝雪糕

售賣點

city'super
地址︰銅鑼灣時代廣場地庫 B1
電話︰ 2506 2888

Oliver's
地址︰中環太子大廈 2樓
電話︰ 2801 7710

Brand 2︰優質小品牌 Lafitte

買鴨肝就好像上館子,有人鍾情連鎖名店,出品穩定嘛,亦有人喜歡家庭式小店,出品更仔細和有驚喜。
有 89年歷史的 Lafitte就屬於後者。
她的鴨肝,以少量生產和傳統製法為賣點,法國三星米芝蓮名廚 Michel Guerard、 Alain Senderens都選用她的出品。
在香港,她可謂名不經傳,除了法國雜貨店 Monsieur Chatte有售外,便只在一些零星的餐廳吃到,既難買,又難吃到。但她在法國卻是名廚和老饕的 best kept secret。
相比 Rougie有 134年歷史, 1920年成立的 Lafitte仍屬小童。
前者已成為大企業,而 Lafitte至今仍由家族經營,並堅持用傳統方法少量生產。
所謂傳統方法,就是堅持在法國西南部養鴨。「安底斯山( Landes)山明水秀,自古以來都是養鴨的地方,
所以我們不會在其他地方飼養,確保鴨肝 100%在西南部出產,品質才有保證。」第三代傳人 Regine Laffite說。
反觀有些大品牌,因產量大未能負荷,部分鴨子都在法國西部飼養。先天條件不足,出產的鴨肝自然失色。

少量生產

Lafitte另一個宗旨,是少量生產。「由我祖父那一代起,我們都追求做優質的鴨肝,產量是其次。」 Regine Laffitte堅定地說。
所以,每年只有 85個農民為她飼養 60萬隻鴨子。記者前往 Laffitte其中一個指定養鴨場採訪,場內只養了 500隻鴨。
「這鴨場只有我和太太管理,為了讓鴨子得到悉心的照顧,我們不會在同一時間內養太多鴨。」鴨場主人 Michel說。
相比其他鴨場一次過養二三千隻鴨,這兒的鴨就住得鬆動得多,空氣流通,地下乾爽。
就連困養鴨子的鐵籠也寬敞過人,鴨子活動自如,不會動彈不得。

每個鴨場平均養五百隻鴨。

進行灌食期的鴨子住的鐵籠空氣流通,環境衛生,有足夠空間活動。

加工場內環境乾淨企理。

Lafitte在法國有六間專門店,這家是波爾多分店。

食得招積

鴨子不單住得舒適,吃的亦是百分百西南部出產的優質原粒玉米,享用的日子長達 14至 17日。
「灌食的時間愈長,無論鴨肝、鴨胸或其他部位都有更高的質素。」 Michel解釋。
少量生產,讓鴨子健康、快活地成長,就算是屠宰前後,都受到悉心照料。
灌食期滿的鴨子會運到 Lafitte的廠房,被困在籠內的鴨子,情緒略為緊張,為了安撫牠們的不安,待牠們倒吊之後,會送進藍色燈光的房間,讓牠們放鬆神經。
否則太緊張,放血時便難以徹底,吃時會有澀味, relax後,才以靜電把牠們弄至昏迷,然後割喉、放血、脫毛,最後以人手劏肚取肝和挑筋。
雖然大品牌也是用人手進行這兩個工序,但 Lafitte卻仔細得多。
她的規模小,但負責生產線的員工也有七八十人,人手比例相對大,每個工序做得更仔細。
以挑筋為例,除了挑走主筋外,連周邊的細筋也挑乾淨。送到廚師手上,略作處理便可入饌。
之後,工人再根據鴨肝的級數製作不同的產品。一絲不苟,令 Lafitte的鴨肝一直保持高水準,肝味特別濃郁甘香。
難得的是價錢並沒有因為成本高而高人一等,和大品牌相若。
始終 Lafitte是小品牌,產品選擇不離生鴨肝(新鮮/低溫急凍)、樽裝及罐裝鴨肝醬,花樣不多。

鴨子被取肝之後,下一步便會被解體成不同部位,例如鴨腿、鴨胸來售賣。

跟鴨子的其他身體部位比較,鴨肝的 size很驚人,平均有 500克。

鴨肝㩒落去愈柔軟愈富彈性的愈高級。

除了主筋之外,連細小的筋也被挑走。

以原塊鴨肝攪碎而成的鴨肝醬,肝味香濃幼滑。( Monsieur Chatte,$148/100克)

以原個鴨肝製成的鴨肝醬,以低溫烹調,質感特別軟滑甘香。( 21歐羅/225克,香港未有發售)

三代家族經營

Lafitte現時由家族的第三代傳人 Regine Lafitte(右)及丈夫管理。

Lafitte於 1920年由 Pierre Lafitte創業,起初以售賣野味及肥肝起家。直至六十年代,才以售賣肥肝為主。
現時, Lafitte由家族第三代傳人 Regine Lafitte負責經營,產品主要供應給法國米芝蓮三星餐廳及高級食物精品店,另有六間專門店,分佈在巴黎、波爾多等各大城市。出口國家多達 20個,包括英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丹麥、日本及香港。

Monsieur Chatte

地址︰上環文咸東街 121號地下
電話︰ 3105 8077

TH / CWB 勝手的日式火鍋店 Shabu Shabu

由銅鑼灣利園往大球場方向的加路連山道,以往鋪頭多是汽車維修公司及陳年士多,近年漸漸變身為食街;一間名為「勝手」的日式火鍋店( Shabu Shabu)四個月前在這條街開張,主打日本和牛,成為中產食客的飯堂。
揭開「勝手」的賬簿,就知金融海嘯已成過去,全店只有十八個座位,但月賺二十萬元;老闆並非開食肆老手,他們是前有線娛樂新聞台主播黃子俊( Kenny)及公關出身的劉承輝( Tim),二人雖然邊學邊做,但已成為吸錢「勝手」。

從事娛樂新聞台主播四年的黃子俊,其間曾到過多個國際電影節採訪。他於○八年跟有線約滿後未有續約,之後與劉承輝合資搞火鍋生意。(《忽然一周》圖片)

每到中午十二時,「勝手」內的十八個位已經爆滿,記者提早一天以食客身份致電預約一位午膳,也只能安排到一時四十五分入座。聽到老闆向致電留位的客人說:「明天十二點十五分有兩個位,但你一點前要交枱,可以嗎?」午膳時段,多次有 Walk-in客想內進,都不得要領。有三位女士在門外久等,見有客人埋單,主動向老闆提出:「我哋三個人用兩個鍋都得 o架!」幾經屈就,才能進內。
「勝手」的賣點用「靚料」;曾在日本教書的 Kenny,開業前曾試過跟 Tim匿在家中,狂試廿款不同產地及部位的和牛,最後透過本地代理入宮崎和牛,店內的稻庭烏冬也從日本秋田縣直接入貨;而鋪頭最受歡迎的魚湯,是每日從街市購買十八條、每條重約一斤的魚,再加入鮮奶,以猛火熬數小時。食客 Ivan從加拿大回港放暑假,就是喜歡這兒的魚湯,兩個月已經幫襯了八次。

午餐少賺當宣傳

單是料靚不足以打響名堂,第二招是以抵食午餐作宣傳。「勝手」的晚市套餐最平要二百三十元,連加一,每位消費最少二百六十元,但午市套餐只是六十八元,已經可以品嚐到店內兩種主打食物,因此不少客人都覺得「抵食」。不過,午餐和晚餐是有分別的,除了前菜燒枝豆、湯底及甜品是一樣之外,主角就完全不同。晚市是每份八至十片的宮崎和牛的三角腩位,成本需一百二十五元;如要享用 A4級和牛的牛肩底部分,就得再加一百六十元成本價;而午餐只是一百克美國肥牛,成本每一百克三十五元;晚市用的乾身稻庭烏冬,成本二十元;午市時所用的急凍稻庭烏冬成本只需六元,晚市所用的配菜,蔬菜豆腐等分量都比午餐多一倍。
雖然午餐主菜成本較便宜,但由於人手、湯底、租金等是固定成本,即使午市套餐的定價由開業初期的五十八元上調至六十八元,毛利也只有兩成多,即一份賺二十元,比一般食肆四至五成毛利低。老闆為要做到更多生意,第三招就是不斷把午市的翻枱轉數加速,他們接到熟客來電訂位,都預先叫客人點菜,又會告知客人大概進食時間為一小時,令客人快來快去,一個午餐時段可做兩轉客。 Tim說:「做午市其實係當宣傳,因為如果啲客覺得午市做得好,除咗會介紹朋友嚟食之外,更加有機會改到晚飯時段嚟食。」

預計九月中開幕,位於銅鑼灣道的分店月租五萬。現時「勝手」所請的廚師,個個都對此店非常投入,更主動於下午落場時間跟 Kenny到新店研究廚房的裝修。

「勝手」所聘用的三位廚師,全部來自五星級酒店,其中廚師阿倫就替勝手研製出魚湯底。

戲肉在晚市

相反,由六時至午夜十二時的晚飯時段,毛利就有四成多,而且可做兩至三轉客。客人除了點一個套餐外,都會加一些串燒及清酒,該店有三十多種串燒選擇;有些是特色口味,如每串售三十六元的黑豚肉包泡菜,最平為鹽燒雞翼,每串二十四元,最貴有一百二十元的和牛串燒。晚市客人平均消費三百元以上。「試過有個客人唔叫餐,淨食串燒,五個人食咗三千幾蚊。」 Tim笑道。
像「勝手」這一類的「小店」,需要儲着一班「熟客」, Tim跟 Kenny亦很着重與客人打好關係,增加客人回頭幫襯的機會。這亦有見於店鋪的裝修,店內的座位設計成 U字形,像迴轉壽司般,服務員於兩行座位的中間進出,為客人落 order、傳菜及談天。「其實好多地方都可以食好嘢,客人覺得你好食都未必要翻頭幫襯你,所以我哋平時一有時間,都會同客人傾偈。」做開公關的 Tim,擅長交際。記者就曾經見過他於午市時與其中一枱客人「吹水」超過一小時,有次還結識了一名裝修師傅,「有次我話俾個做裝修的客知,鋪頭用咗百二萬裝修,佢聽到就話只要八十萬搞掂。嗰時我已經着手搞分店,就叫佢報埋價,新鋪大過現鋪三百呎,但佢都只係收我八十萬,又跟得足。」
這間新鋪同樣位於新進「食街」,位於天后的銅鑼灣道,同樣採用「勝手」的經營模式,不過就多了一間八座位的 VIP房,將於下週開張。與不少藝人熟落的 Tim及 Kenny說:「古巨基個助手,已經打電話嚟話,新鋪有房好,開張即刻嚟幫襯。」

晚餐

午餐

開業資料( 05/09)

裝修*$: 1,200,000
入貨:$40,000
租金#:$120,000
總投資:$1,360,000
*包括食具、器材
#兩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每到正午時分,「勝手」鋪內總坐滿食客,侍應需不斷替客人上菜、加湯及落單。

為吸引更多途人注視,老闆特將門面設計成落地玻璃,並將餐牌放在門外。

紀曉華食評

紀曉華(右)除了活躍於各電視節目教觀眾煮餸外,他的另一身份是室內設計顧問。

本刊找來食家紀曉華( Walter Kei)到「勝手」試食,給予意見。 Walter甫坐下,便問了 Tim有關和牛分級數的問題, Tim回應:「唔……不如試食吓啲牛先。」


Walter:我本身唔係好鍾意食 Shabu Shabu,和牛肉味較少,肥膏多,所以一般來說煎會好食啲,因為可以食到啲油香。和牛唔係順紋理切,點都會起渣,所以美國牛肉會襯火鍋,我個人覺得好味啲。 Shabu Shabu正式食法係用清水,不過香港人鍾意變化,你哋個魚湯好飲,但分開飲就 OK,配埋牛肉就托唔出個牛味,因為牛先係主角,其實個湯會襯海鮮多啲。
四個湯底選擇已經夠,不過可以考慮其中一個轉做 Today's special,變化一下。
Tim:正宗嘅日本火鍋係用清水或者昆布湯底,我哋都有,但客人多數都揀魚湯。

稻庭烏冬
Walter:其實只要有錢,而家喺香港已經唔難食到稻庭烏冬。由於一般人都鍾意食晒啲牛肉同菜先食烏冬,湯底已經混晒味,未必能夠食出魚湯同烏冬的真正味道。如果想令你啲烏冬上得矜貴啲,可以喺客人食晒牛之後,再特登幫客人喺廚房用純魚湯煮烏冬,好似好尊重個烏冬,亦會令食客覺得矜貴啲。
Tim:唔,其實都可以,但啲客又好似鍾意自己火合多啲。

串燒
Walter:串燒其實唔使太多變化,香港人喺呢方面未係好新潮。不過而家好興玩鹽同 Dressing,洲際酒店都有一組專業的隊伍去全世界試食鹽,你可以考慮喺串燒上玩鹽。
Tim:其實我哋有好多款鹽,但真係冇時間試。

服務環境
Walter:同客人傾偈時,可以教啲客人食日本菜的知識或技巧,譬如和牛級數點分呀、清酒點飲呀,呢啲係 value added(增值)嚟 o架。
Tim:我哋有做 o架!
Walter:我建議你哋嘅燈可以再校暗啲,等客人傾偈舒服啲,坐耐啲。另外,要注意控制成本,第日要買廚房用具,可以去廣州嘅藍天酒店用品市場或深圳廚安居入貨,降低成本。
Tim事後向記者說:如果上大陸入貨,最多慳千零蚊,但車費時間都响番度啦。

開分店
Tim問:其實我哋嚟緊諗住開三間分店,你覺得會唔會太多?
Walter答:點止三間,淨係銅鑼灣、中環、佐敦、尖沙咀都唔止三區啦。其實你可以考慮吓將軍澳、沙田同元朗。尤其是元朗,好神奇,佢係一個「局食格」,啲人有錢,但又無出去外區活動,所以嗰區可以百花齊放。
Tim(面有難色):太遠喇。

後記

Tim認為 Walter並非是一位適合人選去評論:「佢都講明唔鍾意食日式火鍋」,因此對其意見抱有疑惑。相反,整個試食的過程沒有出過一句聲的 Kenny,對 Walter的意見十分受落:「幾好呀!講講吓食,又講埋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