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2012前必遊墨西哥

一顆直徑達15公里的小行星,於6,500萬年前擊中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撞擊能量相當於廣島原爆的十億倍,引發了超級地震、大海嘯、全球急速冰凍,幾日之內,滅絕了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包括曾經橫行的恐龍,差點導致地球末日。撞擊遺留下來的隕石坑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直徑約有180公里,面積約等於4個香港島。


2010年3月5日,經過20年的研究,美、英、日等共12國的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以上結論,這是《科學》唯一承認的有根據的世界末日。
不過,早在1,000年前,瑪雅人已經知道了。Chicxulub是馬雅語,意思是「惡魔的尾巴」,形象化地描繪了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這個小行星。在瑪雅人的日曆中,地球已經歷過4次末日,最後一次(第五次),將會在瑪雅曆3113年發生,亦即是西曆2012年。
於是,在2012年前,我前往了瑪雅人的家鄉──中美洲的墨西哥。

加勒比海旁的瑪雅金字塔─坎昆
首次踏足墨西哥,是十多年前由美國加州駕車前往,往南進入墨西哥的下加利褔尼亞半島。甫到達我即四處打聽,哪裡有瑪雅人的金字塔,答案是太平洋的另一邊,加勒比海的尤卡坦半島。那個遙遠的半島上,不但有陽光與沙灘,還有超過10個瑪雅人的遺址。終於,在2012年之前,我再次到訪墨西哥,並專程來到尤卡坦半島最北面的海濱城市、被譽為「墨西哥的邁阿密」的坎昆(Cancun),不過,我反而認為當地更像中國海南島的三亞。


坎昆的地形是個方形的框架,中間是湖泊,酒店區在湖泊南面的細長沙洲上,另一邊就是加勒比海。七十年代,墨西哥政府銳意開發坎昆,引入大量外資酒店。酒店區(Zona Hotel)是一條又細又長又直的沙洲,10公里排滿了幾十家五星級酒店,和海南島三亞的亞龍灣近似。我選擇入住中段的Le Meridian,那位置無論前往機場或市區都同樣方便。身處設有400呎客廳、500呎睡房及兩個鋪設雲石的洗手間的巨大套房內,聽著浪花拍岸的聲音,令我迅速進入夢鄉。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不知是窗外的綠波白浪,還是天邊的紅霞金光,刺醒了我的夢。加勒比海的海水,和馬爾代夫一樣,不是我們慣常見到的深不見底藍色海洋,而是翠綠透明的。巨浪比人還要高,沙灘上掛了紅旗禁止下水。又白又細的沙灘綿延十里,最適合跑步。


酒店的早餐很豐富,有手掌般大的Taco玉米餅,可放上不同的toppings,類似西班牙的Tapas。用葉子包裹著玉米餅和雞肉蒸熟的,是墨西哥粽子Tamales。點茶時,不會隨便給你一杯大眾紅茶,而是有侍應捧著一個放有9款不同味道茶包的木盒,任君選擇。此外,還有法國香檳任飲,早餐喝香檳,倒算少見。
陽光椰影挑逗著雪白的外牆,海風溫柔吹動陽台天花上的巨型水晶燈罩,此情此景似曾相識,猶如電影《Sex & City》中,4個女主角散心的酒店。
 

登上科巴大金字塔 
我前往的第一個瑪雅遺址科巴(Coba),由坎昆出發需要約3個小時車程。該處曾經有4萬人居住,共有6,500座建築,但至今只有少數被發掘出來。因為那裡景點很分散,我選擇了乘坐人力三輪車,登車後,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36度高溫,沙塵滾滾的碎石路,是石灰岩打碎後鋪成的瑪雅古道,連結100公里外的奇琴伊查。穿梭林間1公里後,才到達第一個景點──42米高的大金字塔Nohoch Mul(意即大土堆)。那是尤卡坦半島上,唯一一個准許遊客攀爬的金字塔。由於奇琴伊查近年曾發生有遊客失足跌倒的意外,結果被禁止攀爬,所以有機會登上Nohoch Mul,當然不可錯過,我一馬當先,不斷往上爬,發覺比起吳哥窟和緬甸的蒲甘佛塔容易得很多,因為梯級很寬闊,起碼有1呎以上,不到10分鐘,我就爬上塔頂了。
塔頂有一神龕,屋頂上那滑稽的降落神(Descending God)來歡迎我,祂笑呵呵地雙手向下,雙腳向天,像是失足跌下床的倒楣嬰兒,要用雙手撐地保護自己的腦袋。這副惶恐狼狽的卡通尊容,都可以做神?真佩服瑪雅人的黑色幽默。我也喜歡了這個樣子不太正經的神,但是只在尤卡坦半島上有他的蹤影。
中美洲的原住民宗教,橫跨多個文明,包括著名的瑪雅文明,他們都崇拜最重要的羽蛇神Kukulcan(蛇頭有翼,或以人形出現)、雨神恰克Chac(長有獠牙或象鼻的人形)、祂的使者Chacmool(坐在地上手捧獻祭的人心)、美洲豹Jaguar、玉米神(頭上有3根玉米)、閻王(骷髏)等。科巴則是比較少見的「降落神」的神祗。
站在塔頂,極目遠望,天際邊都是無盡的熱帶林海,萬里綠樹,只有這唯一的巨石金字塔鶴立雞群。深深體會到800年前,瑪雅王站在這塔頂,君臨天下,極目千里,俯瞰4萬個臣民每天的生活,我想,大約和今天住在杜拜哈里法塔頂的油王感覺一樣吧!相信1891年發現這個失落遺址的奧地利人馬勒,從原始森林間,首次看見這突兀矗立的巨石金字塔,是多麼的震撼。


再登上三輪車,前往球場。幾乎所有中美洲的文明,3,000年來都崇尚「球戲」,用橡膠造成的實心球,球員用肘膝控球,代表太陽東升和西落,但球賽的結果就是一場血祭。經由犧牲負方(部分地方是勝方)的鮮血,太陽才得以照耀萬物。
科巴的球場保存完整,兩邊牆上有入球計分的石環,地上有一個骷髏石頭,就是球員的斷頭台。也有瑪雅的方塊文字石雕,一個個如同菠蘿包般大小,但風化了,文字再也看不清楚。再到一公里外的Grupo Macanoc,有不少Tical貴族婦女的石雕,她們都腳踏著一排排的戰俘,這些可憐的傢伙,也是被用作血祭的。
 

侏儒的海濱宮殿─土倫
在科巴上了車,45分鐘後到達土倫(Tulum)。土倫意即圍牆,是中美洲唯一一個瑪雅港口城市,3面圍牆建築在海邊的懸崖上,另一面是懸崖,崖下巨浪滔滔。這裡是瑪雅的貿易港口,和南部的危地馬拉做生意,同時也是祭祀的中心。


1518年,西班牙探險家Grijalva航行經過大半個地球,在太平洋度過無數個黑暗之夜後,看到岸邊矗立的燈塔在閃耀,城市中的石頭房子,以及宮殿都塗上鮮豔的紅、藍、黃色,令他驚訝不已,他說:「這個城市比西維爾Seville(西班牙大城市)更繁華。」這個城市也是最後一個被遺棄的瑪雅城市,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75年後才被廢棄。
碧綠的珊瑚礁,潔白的沙灘,和古樸的石塊圍牆,對比強烈。這裡最大的是「首字母神殿」,兩層高的神殿屹立崖頂,內裡有一塊「首字母」的石碑,記錄了著名的瑪雅日曆,以及世界末日預言的秘密。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因為石碑現存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土倫的另一個特色是「矮小」,相比起其他瑪雅城市,土倫的房屋都特別矮小,房門不到1米高,半米寬,用「地上的窗戶」可能會更為貼切,正常人幾乎都要在地上爬行,才能進入房屋,所以有歷史學家認為,土倫就是傳說中的侏儒城。侏儒在瑪雅文化中,是備受崇拜的雨神恰克的兒子,能喚來雨水使玉米成長,至今,墨西哥人都會在玉米田中,故意留下一些成熟的玉米供侏儒食用。

 

旅遊備忘
簽證:特區護照免簽證
語言:西班牙語為主要官方語言,但坎昆以招呼美國遊客為主,英語同樣通行
交通:以坎昆為基地,市區的Ado巴士站,每早8:12有一班車出發前往科巴,車費$112 Peso,然後可乘坐45分鐘車去土倫,一日遊兩個遺址。

 

文、圖:項明生

2011年2月3日星期四

TST 雲吞麵大王

雲吞麵大王

地址:九龍尖沙咀漆咸道 69號 B鋪
電話: 2721 8268
營業時間: 7:30am-12mn
平均消費:$50
 

新開業的雲吞麵大王,選址熱鬧的尖沙咀漆咸道。
老闆泰哥,野心不小,本在三藩巿經營麵廠,最近挾一根竹昇,從三藩巿回流,希望在港大展拳腳,成名後攻入大陸巿場。

店子設在黃金地段,裝修有別一般中式麵店,走摩登茶餐廳格局。餐牌食物大包圍,小菜茶餐炒粉麵飯煲仔菜……連日式拉麵都有,銳意一網打盡,封住蝕本門。
不過主打還是傳統竹昇麵,雲吞水餃豬手牛筋腩都有,餐牌上還寫下大大隻字宣傳,號稱:當今世上最好食的雲吞麵。
「唔係講笑 o架!開店嗰陣,我專登請永華麵家個老師傅嚟試,佢試完,讚不絕口,俾九十幾分。識佢咁耐,都未見過佢咁讚人嘅!」泰哥牙擦擦說。

工場足有三千呎,空間夠,所以每次打麵分量更多。

柱候牛筋腩撈麵$32

店子頗大,裝修較摩登,擺脫一般麵店形象,亦設有半開放式廚房。

店子頗大,裝修較摩登,擺脫一般麵店形象,亦設有半開放式廚房。

泰哥平日於工場中打麵,不時亦會現身店面,留意客人反應。

雪櫃走鹼半年

請得永華老師傅試麵,因為他近十多年間,斷斷續續回港拜師學做竹昇麵,鏡記、永華都待過一些時間。
竹昇麵,他每日在葵芳廠房親自打,跟足師傅教落,麵粉用美國及加拿大的,蛋不用雞蛋,用膠性更強的鴨蛋,令麵條更彈。
麵糰搓好,用竹桿反覆印足個多小時,切條分成麵餅。
最妙的,還是他有一套獨特走鹼方法,就是將切好的麵條,用紙袋袋着,放入攝氏零下六度的雪房內,走鹼足足六、七個月。
廠房偌大的雪房,堆滿半年貨,煞是奇觀。
「呢招我獨創嘅,放雪櫃走鹼,時間可以長啲,鹼味散得夠透。
而且雪櫃會抽乾水分,做麵時要放多點水分,麵條睇上去會更通透,食落亦更彈牙。」
走鹼半年,這種方法,行內聞所未聞,老行專亦未必認同,但麵的確比一般竹昇麵爽口,且切得幼如銀絲,吃到尾仍有爽口的感覺,又沒鹼水味。
惟走鹼期長,連麵味也揮發掉。蛋味欠奉,麵粉香也消失,只餘一個爽字。
配料是做得不錯的,散尾雲吞,皮夠滑,蝦多豬肉少,吃到蝦的新鮮。
豬手牛筋腩,炆得夠腍,略嫌醬汁較淡。
湯底有大地魚的清香,喝後不覺口渴。其他食物都是茶餐廳水準,主角始終還是竹昇麵。

正宗鮮蝦雲吞麵$25
麵條鮮爽彈牙,鹼水味非常輕,湯底亦有大地魚香。

砂鍋魚頭煲$55
惹味濃香,魚頭嫩滑入味。

北角 麥記美食

北角堡壘街是一條僻靜的橫街,店鋪大都水盡鵝飛。惟獨一家叫麥記小食店,由早到晚都擠滿人。店小得只有 100呎,不設座位,哪怕冬日寒冷,客人就坐到門外的摺枱椅,為的就是一隻隻出爐鍋貼。
麥記老闆原是上海包點師傅, 40年前已在街頭推車仔賣鍋貼,十年前入鋪,主打鍋貼,一直紅至今日,日賣 2,000隻。
客人多,鍋貼不停出爐。
這熱辣辣的鍋貼細細隻,皮軟爽不黐牙,底香脆,豬肉和白菜餡,鬆軟有肉汁,十分鮮香。
才賣$2一隻,堪稱全港最抵食。

鍋貼$2/隻
細細隻,底皮香口,餡鬆軟鮮香。

門外經常坐滿吃鍋貼客人。

排隊的客人,大多是買鍋貼的。

麥記美食

地址︰北角堡壘街 21-23號美嘉洋樓地下
電話︰ 2887 7851
營業時間︰ 11:30am-12mn,星期日 11:30am-8pm,年初一至年初七休息
平均消費︰$20

西環 巴依餐廳

新疆細嫩羔羊餃

「馬家莊」吃羶,「巴依」是吃嫩!
新疆人是無羊不歡,巴依老闆馬天鹿是新疆回族人, 05年在西環開了家清真菜館,還請了兩位新疆的「穆斯林」廚師協力,又不時親自回新疆採購食材。
羊肉選用內蒙古錫林格勒草原羊,全是綿羊和羔羊,羶味比一般的淡;但內蒙羊肥肉較多,香味比一般濃。
做餃子取大腿部位,其肉地厚,質感較爽,打碎後肉質細嫩。
攪餡時加入京葱、八角粉和孜然粉等,羊肉的鮮美,即時表露無遺。
餃子皮則粗糙堅實,煙韌非常。包餃子手法也別具一格,像廣東包雲吞的手法,以手腕力用力一揑成形,充滿塞外人樸拙的個性。
吃這羊肉餃,羶味果然不重,羊肉也是脆爽又鮮美。
蘸自家製的蒜茸醋,酸中帶鮮,又有蒜香、芫荽香和薑辣,清新了羊肉餃的味道。

羊肉水餃$40/15隻
羊肉羶味不重,脆爽鮮美。

老闆馬天鹿不時駐店親自包餃子。

巴依環境充滿塞外氣氛。

採用內蒙古的羔羊腿,肉質特別細滑。

巴依餐廳

地址︰西環水街 43號地下
電話︰ 2484 9981
營業時間︰ 12nn-3pm, 6pm-11pm,逢星期一休息,年三十至年初十休息
其他推介︰干煸鹿肉$48、手抓羊肉$200、椒鹽花椒耗牛肉$48
平均消費︰$100

上環 老北方餃子館

老北方餃子館

地址︰上環皇后街熟食中心 CF11
電話︰ 6349 2832
營業時間︰ 11am-10pm,年初一至初五休息
平均消費︰$30

餃子,源於北方,是主食,賣相粗糙。
食法簡單,不是水煮,就是蒸。
北方盛產小麥,以麵粉製的餃子成了主食,一日三餐,斷斤計的吃。餃子做得特別大隻,皮也較厚,但求飽肚。餡料多菜少肉,最常用的蔬菜是津白。

驚喜!街市尋地道北方餃子館

要吃正宗北方餃子,以往來來去去都是「京香餃」、「北京水餃」。
踏破鐵鞋無覓處,最近在上環熟食中心,居然找到一家北方餃子小店,口味出奇的正宗。

晚上來到上環皇后街熟食中心,燈光火猛,人聲鼎沸,在人氣爆燈、賣西餐的 ABC Kitchen旁,有一間只得四張小枱的餃子店,半開放式廚房,卻人丁凋零。
手寫菜牌很簡陋,只有寥寥數款餃子——白菜餃、三鮮餃、北京豆苗餃、芹菜餃、羊肉餃等,連粉麵、小食也欠奉,風格老套,零噱頭。

檔子只得夫婦二人,人多時,廚子鄭太(綠衣者)也要出來招呼客人。

餃子都是傳統北方口味,價錢相宜。

夫婦檔餃子

主理餃子的是一對中年夫婦。丈夫鄭寶生, 55歲,主要招呼客人;妻子韓麗華, 53歲,是大廚,二人是河北省秦皇島市人。
她在港名不經傳,在家鄉卻來頭頗猛。
80年代在秦皇島市開「運發餃子館」,挾着五代做餃子之名一做十多年,生意不俗。
「我的曾太爺在清朝時已開店做餃子,改革開放,爸爸亦開餃子店。
90年代結束了店子,隨夫到香港,在快餐店做過廚房幫工,一直想重操故業。一等十多年,舊年見街市租平,才決定與丈夫開店。」鄭太說。
店雖然開在街市,但她仍堅持舊日祖傳的做法,用新鮮材料做餃子。
二人每天早上五時起床,六時到西環副食品市場買新鮮菜、新鮮豬肉、海蝦等。即使羊肉,都用大陸冰鮮黑草羊。
肉調味後以人手攪拌,不用機器;菜也用手切,又用最頂級的九龍麵粉廠麵粉做皮。一般為求彈性會加入高筋粉,她卻沿用古法,用普通的低筋粉,搓成後放四小時,其間會反複三至四次搓揉,粉糰在空氣的自然發酵中產生筋性。到扞餃子皮時,憑她雙手的感覺,打出片片有韌度的皮。做皮時也很細心,故意把邊位扞薄一點,到包餡時把邊揑住,就不會做成邊皮過厚。

蘸餃子的山西陳醋。

豆瓣醬是河北風味,辣得清香,蘸餃子不會搶去菜肉味。

 

提供生蒜給客人佐吃,是傳統北方食法。

皮爽滑 餡多汁

即叫即包,煮好不連湯,一個個放碟上,是地道的北方吃法。
這餃子皮厚,卻爽滑有嚼勁,餡中肉鬆軟、菜鮮香、有肉汁。
最基本的白菜餃,用正宗津白,是坊間吃過最清甜的;北京豆苗餃咬落嗦嗦響,那清新的豆苗香撲鼻而來。
用來蘸餃子的也非普通貨色,是山西老陳醋,味香醇,酸得芳甜;辣油是河北省地道的豆瓣醬,由黃豆和辣椒乾炒製,清香不鹹,香辣有度,蘸餃子吃,惹味得很。
這超越大店質素的餃子,價錢卻是熟食中心價,一碟$25,有 12隻,相當抵食,代價就是置身街市熟食中心,始終吃得不舒服自在。
但小店開業一年,已有忠實擁躉,午市生意最好,晚市最靜。
採訪當天,某些客見餃子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款,便要求添加新口味,偏偏兩夫婦就是不妥協,私下跟我說:「古靈精怪的味道哪會是北方口味?吃不慣,大可以不幫襯!」
北方人倔強硬性子,守來一門正宗的北方口味,這才難能可貴。

番茄蛋花芫荽湯以蝦米熬成,鮮香微酸,是免費送給客人暖身的。

蒸豬肉燒麥$50/籠
北方人稱燒賣為燒麥,皮粗厚,煙韌有麵香,餡是豬肉,鬆軟鮮甜。

白菜豬肉餃$25/12隻
用正宗津白,清甜富肉味。

北京豆苗豬肉餃$30/12隻
用北京種的豆苗,特別爽脆,豆苗香氣盈盈。

 

京葱羊肉餃$25/12隻
羊肉羶味不濃,鮮甜鬆軟。

三鮮餃$25/12隻
三鮮即豬肉、蝦和雞蛋,菜是韭菜,相當香濃味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