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SKW 筲箕灣漁民天光墟

地點︰筲箕灣譚公廟道譚公廟前
營業時間︰每日 5am-8am

漁民最愛八大海魚

漁民愛魚毛,愛其肉嫩、愛其鮮甜,但魚毛不是人人識買,一般街市也很少人入貨,有時見到也不留意,認識一下漁民最愛的八種海魚,下次見到便不會走寶。

離開香港仔,我們來到筲箕灣。
十九世紀中葉,筲箕灣已發展成港島第二大漁港,規模僅次於香港仔,漁業盛極一時。
不過,自從六十年代大規模填海工程開始,避風塘面積大幅削減,漁業迅速式微,漁民被逼轉型者,較香港仔更多。今天,筲箕灣避風塘已沒有遠洋深海拖船停泊,只餘少量近岸作業的罟仔艇,水上的士也只餘廿多艘,漁村風貌比香港仔更面目全非。
然而,細心留意,還是有一些地方,可以窺看到這昔日繁華漁港的芳華。

碩果僅存 漁民天光墟

八點前收檔
「花䱽……花䱽,啱啱捉 o架!好新鮮!五蚊斤,要唔要?」
「游水墨魚……十五蚊三隻,海烏頭,仲有海青斑……全部十五蚊斤。」每朝五點至八點,筲箕灣譚公廟前的碼頭,充斥着蜑家口音的叫賣聲,這裏賣的不是農產品,亦不是二手貨,而是各式各樣的新鮮海產。不過,由於位置偏僻,加上八點前就收檔,知道的人不多,只有附近居民懂得摸上門。
從前香港仔也有類似的天光墟,但自從海旁重建後,已經消失,筲箕灣譚公廟前的碼頭位置偏僻,沒有小販隊掃蕩,反而保留了這種漁村遺風。
「呢的漁墟好耐歷史囉,我阿婆嗰代已經有,不過後尾有街市同批發市場,咪消失咗囉,但十幾年前又出現番!香港啲魚冇以前咁多啦嘛,油費又貴,漁統處的批發商仲要收成百分之十幾佣金,點做?咁我咪同的親戚合作囉,佢哋捉,我負責擺檔賣,唔使交租,唔使食價,大家先至搵到食!」
擺檔十年的筲箕灣漁民黎太說。

凌晨四點,漁船就陸續泊岸,準備開檔。

來買的很多是老人家,識食。

本地海魚集中營

天光墟每朝約有二十多個檔口,在這裏擺檔的清一色是漁民,清晨四五點,他們的親朋戚友捕完魚後,就會直接將漁船駛來,再將漁穫搬上岸賣,全是即日捕獲的野生海產,生猛又新鮮。
賣的全部是本地海魚,比香港仔更集中及多款式,像花䱽、牛鯭、紅檀等罕有的本地魚,幾乎檔檔都有。
價錢又平,就算是普通的紅衫大眼雞馬友,價錢較街市平均平兩三成,每日接近八點收檔前,更會割價大傾銷,四五折就有交易。很多上了岸的老漁民喜歡清晨來尋寶。
「冇辦法啦,過咗八點就人嚟趕 o架喇,收告票就無謂啦!不過而家啲魚咁鬼少,兩三個鐘,乜都賣晒啦,仲邊有嘢賣?」另一擺檔的漁民阿輝慨嘆說。
這裏出售的魚,沒深海大魚,全是本地近岸魚毛,外來人不識貨,獨水上人知寶。
「魚仔細細條,其實比大魚好味,啲肉又鮮又嫩,你唔買,大把水上人買。」
阿輝說罷,放在地上的幾盤魚已經賣完,果然所言非虛。

魚種多籮籮,不少是一般人不認識的。

海烏頭平日街市很少見,但這裏經常有。

大眼雞仔,三四元就有一斤,超平!

黎太是上岸漁民,擺檔已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