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醫師指出,飲冰水不但傷及脾胃,更會損害五臟六腑,大熱天時以凍飲解渴分分鐘會中暑。此外,凍飲更可引致眼袋和黑眼圈。
【乳酸脫氫酶】( Lactic dehydrogenase)
乳酸脫氫酶是一種從事葡萄糖代謝的酵素,存在於人體各組織細胞的可溶性部份,如心、血液、腦和肺的細胞,它能同時催化乳酸的脫氫反應和其逆反應,保證糖酵解(生物細胞糖的代謝過程)等生理過程的順利進行。
室溫水解渴增免疫力
香港天氣好像越來越熱,每到一處地方,都不得不到便利店買凍飲降溫解渴,原來在中醫角度,口渴成因有得解,「口渴喝水是臨床症狀,除了是糖尿病,口渴多由外感熱病引致。」註冊中醫師杜宇春說。不少人喜歡在便利店揀冰凍的飲品,亦有人愛選室溫飲料,原來不同溫度的飲料亦有不同功效,「喝水最好是凉的白開水,即室溫溫度,因它不但解渴,還可透過細胞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提升血液裏血紅蛋白含量,增進機體免疫功能。而熱開水就能夠提高臟腑氣力和乳酸脫氫酶的活性,可較快降低肌肉疲勞素,煥發精神。」
熱天喝凍飲易中暑
寒氣入腹陰囊收縮
■凍飲令濕邪入裡困脾,影響水穀精微津液運化,導致肥胖。
在中醫角度,長期飲凍飲更會帶來健康問題,首當其衝是脾胃,「人體的旺盛有賴脾胃提供營養物質,凍飲會傷脾胃,令它不能轉化精氣。」杜醫師說,「脾胃之陽是將水份消化和吸收,變成人體有用的營養物質,脾胃之陰是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並轉為營衞之氣。若脾胃正常,營養物質就有效令身體運作,相反脾胃受損,就會令它失去功能,人體失去營養物質會令五臟六腑受損,引起病變如經痛、脾胃虛寒和胃口差等症狀。」而且凍飲本身就是寒氣,肚內藏寒氣亦問題多多,「腹中有寒氣會令腹部發冷,以小腹為甚,男性會墜脹疼痛,甚至陰囊收縮,女性會導致經期延後,經血量少,引起痛經,眼圈發黑。」
濕邪入裡腰痠背痛
中醫說寒主收引,受寒氣侵襲,會令身體出現疼症,但如果這股陰氣常駐體內,秋天就會更易發病,「人體如果有陰氣伏藏在體內,例如喝凍飲引起的,秋天會患痢疾,所以在早上應該選擇飲白開水。」還有坊間流傳凍飲會導致肥胖,杜醫師指出了確實有影響,「多喝凍飲,令到濕邪入裡困脾,濕毒內生,令脾陽先受虛損,脾胃健運失職,使水濕不化,導致外濕侵襲,影響水穀精微(脾提取水或食物中的精微營養物)津液運化,導致肥胖、腰痠背痛和疲勞綜合症。」而且還會帶來浮腫,間接成為女性最怕的眼袋,「眼袋都有可能由脾濕引起浮腫,因為皮膚較難察覺,但眼皮的皮膚較薄,就變成眼袋,傷脾則眼圈發黑。」
■做完運動體溫太熱,忌喝冰水,最好以室溫凉水解渴。
■炎炎夏日,喝凍飲後令寒氣進入體內,有機會導致中暑。
冰奶蛋白質沉澱
凉茶有消暑之用,所以往往把它雪至冰凍,在解渴一刻時飲得痛快,但原來凉茶是改壞名,它雖清凉,但溫度不應清凉,「保益藥應該熱喝,因為要騎寒通血脈,但對外感風熱的應該室溫飲用,例如去過沙灘後很熱氣,想喝凉茶解暑,就是清熱解毒的藥,所以應該室溫而用。」中醫不建議人們喝凍飲,因為寒氣能傷身,但有些飲品本身就已經不適合當凍飲,「牛奶是不適合雪到冰凍的狀態飲,因為牛奶中的油離水份含量最多,不與其他物質溶合,雪凍時,油離水份會先結冰,裏面包着的蛋白質和脂肪並不凍結,雪凍時間越長,解凍後的蛋白質便更易沉澱和凝固。」
礦泉水煮沸失鈣鎂
■除了喝水,吃蔬果類食物也可補充水份。
雖然冷水傷身,但原來有種水不能加熱,「礦泉水不可以沸喝的,應該是凍飲,因礦泉水含較多鈣和鎂,有一定硬度,常溫下的鈣和鎂呈離子狀態,極易被人體吸收,起到很好的補鈣作用,但煮過後便會流失這些物質。還有,沸水不適合跟營養物質一同飲用,一般 60℃至 80℃度的水已經會破壞營養,如奶粉、蜂蜜和果汁等,都不宜冲入沸水,以免減低保健作用。」消暑解渴,首選當然是補充水份,不想飲水補充,也可靠食物,「不想喝水又想解渴,應少吃肉,選擇清淡食物如多吃蔬果之類來補充水份。」想在夏天喝湯水消暑,可以煲荷葉冬瓜茯苓湯,「以冬瓜 1斤連皮、荷葉半塊、茯苓 1両、白朮 3錢、粟米 1支和生薏米 1両煲成,有消暑健脾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