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W China燒

地址:西環正街英華臺 1-6號華輝閣 8號地下
電話: 2666 6096
營業時間: 5pm-2am
平均消費:$120
 
港人愛吃四川菜,繼酸辣粉、烤全魚熱潮,川式串燒也開始冒起頭來,並有專門食店,像這家 China燒。

四位老闆都是潮人,貼身黑色 tee、型格短髮、羊咩鬚……不說還以為他們是鄰鋪的髮型師。「哈,你估啱一半,我以前是髮型屋老闆,其他拍檔有些是設計師,全部都是第一次做飲食業。」老闆之一 Kenji笑說。

創業因為大家都喜歡吃川式串燒;選址正街,貪這裏夠親民兼租金便宜、鋪位夠大。
以為他們柴娃娃鬧着玩,誰知認真得很,每日到鴨脷洲、西營盤街市選購海鮮如貴妃蚌、元貝、基圍蝦等;四人之前更往內地串燒檔偷師、採購孜然粉等香料。
食物柯打後很快上枱。因店子採用火山石爐,火山石經明火燒熱透出熱力,極速烤熟食物而鎖住肉汁,元貝肉厚頗甜,很新鮮;花甲肉厚鮮味。
其他芝士腸、鴨胸、西冷牛扒、蟶子皇、原條黃䱽都是港式口味。新意雖欠奉,但勝在新鮮熱辣又惹味。

裝潢簡單,地方頗大,坐得舒服。

芝士牛油焗蟹箝$48
將蟹箝殼扑碎,殼底鋪上牛油,以錫紙包住來燒,芝士味濃郁。

燒羊架$52/4件
羊是內蒙貨色,羶味輕,肉質鬆軟有肉汁。

燒元貝時價
每天購自街市,很新鮮,肉厚肥美,必吃。

涼拌青瓜$14
火紅賣相,但辣勁一般,麻味亦可以再強些。

黃珂 現代孟嘗君

北京有這麼一個人,他家的啤酒消耗量居然大到一個連某啤酒品牌都想為他獨家供貨的地步。據他家的「阿姨」說,他們一天買肉要買十幾斤,買魚也得十幾斤,否則根本不夠吃。

也許一般香港人還沒聽過他的大名,但黃珂早就是京城聞人了,有現代「孟嘗君」之稱,上過不少電視節目,是許多媒體追訪的對象。他的名氣來自他家擺開的流水席。每天傍晚從五六點開始,直到半夜一點多,總有川流不息的「朋友」進出他家大門。來人都不客氣,進得門來便自動入座,而桌上也總有杯筷碗碟侍候,廚房裏則不斷做菜上桌。最有趣的是這些「朋友」並不一定真是黃珂認識的朋友,他們也許是他朋友帶來的朋友,也許是經過朋友介紹但自己跑上門來的朋友,甚至是純粹慕名而來想要交個朋友的「朋友」。而黃珂毫不介意,本着遠來都是客的原則,一視同仁,一律招待。
「朋友」們常常反客為主,不只據案大嚼,舉杯暢飲,還會隨意翻弄主人的書籍唱片;要是嫌主人放的音樂不好聽,便自己跑過去換一張。聊得盡興,喝得高了,難免就要喝醉。不怕,您隨便睡,第二天早上酒醒再走。黃珂說:「沒關係,客人到此便成主人了」。

我第一次上他家吃飯就鬧笑話,因為我竟然問他每位收多少錢,結果哄堂大笑,笑得拍桌子摔杯子沫星四散。我這「港燦」,以為誰家這麼開飯一定是「私房菜」,沒想到黃珂根本不在乎錢:「請朋友來家裏吃飯要收錢?哈哈哈哈!要不這樣吧,你下回帶點材料上來弄幾手粵菜讓大家嘗嘗。哈哈!」
也的確有客人會自己下廚,活動手腳,順便和「朋友」切磋技藝。但一般人都不這麼幹,因為黃珂家的川菜做得太好,外頭飯館吃不到。特別是一味「黃門牛肉」,遠近馳名。當然還有毛血旺,食家許為北京第一。但黃珂對今日川菜稱霸神州的局面不以為然,他常說:「大家吃川菜都是為了辣,因為辣可以遮掩食材的缺點。流行川菜,是現在食材太差的緣故」。單憑這句話,你就知道他真夠內行,川菜必然做得地道。

千萬不要以為他是富豪。其實他是個普通商人,住的不是豪宅,家裏陳設也堪稱簡樸。他只不過喜歡這麼過日子,別人收集古董,他則收集朋友。這一大圈朋友裏頭甚麼人都有,文人藝術家最多,商人政客也不少,和他們交談就像看書,都是長見識的方法。黃珂喜歡朋友,喜歡知識,喜歡瞭解世界的複雜多樣;擺流水席也不失為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方法之一。可是他對這一切卻又看得極淡;每晚有那麼多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來來去去,那兩張大桌就像十字路口一樣,是有緣人相遇的場合,然聚散匆匆,彼此究竟只是對方生命中的過客罷了,所以他老說自己也是個客人。

聽說多年前有一個斯文有禮的男子,每晚必至。話雖不多,但身上隱隱有股江湖氣,乃為眾人所喜。後來,一位任職外企的美女戀上了他,兩人便漸漸從這不息的飯局淡隱消失。忽然有一天,女孩哭着出現,要向大家籌款救人。這才曉得原來那名男子是個逃犯,在海南島背上兩條人命,不知怎的就跑到了北京。這個女孩對他一往情深,現在打算幫他遠走高飛。遇上這等奇事,朋友們也不知如何是好,都勸她三思,可別不小心搞上了渾水。她好像有點省悟,含着淚默默離去。
沒有人知道他倆的下落,只是訝異一個殺人犯也曾天天和大家共桌對飲,從來不覺他有歹念,也從來不知他的背景,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而黃家的宴席,始終還在。

梁文道

HV 大少爺茶餐廳

  • 跑馬地源遠街12號地下
  • 2690 1111
  • 看了這標題,你會咆哮:保時捷送外賣?你估大少爺呀?
    對!送外賣的茶餐廳,就叫大少爺。開在源遠街,踏入店,便知她是間與別不同的茶餐廳。地板平滑無縫,像來到時裝店一樣。地方清爽乾淨,沒有一般茶餐廳常見的牙籤紙屑和小強。座位闊落,四人卡座足可坐六人,可以慢慢 hea。
    一室簡約的啡色和卡其色,木板牆上更掛滿明星食客的簽名 poster,陳奕迅、黎明、謝安琪、阿 Sa、容祖兒等,不分黨派。

    波子送外賣

    茶餐廳老闆叫阿寶,有一副像明星的面孔,三十多歲卻像二十歲,店子由他與阿姨和星級化妝師 Andy所開,底子很厚。
    阿寶的底子也厚,在跑馬地長大,十多歲赴澳洲留學,課餘活動是騎馬,在當地考取了練馬師牌。三十幾歲人,沒打過工,都是開鋪做老闆。最喜歡名車。店鋪繁忙時,他試過揸波子親自送外賣往 IFC。真的是波子啊!「這架好平。幾十萬。以前用零用錢買的。」嘩!他說得很誠懇,一聽便知阿寶是如假包換的大少爺。
    大少爺開茶餐廳?當然不是為搵食,阿寶的解釋很切合他的身份,是為理想。
    「畢業後,一直想開餐廳。我喜歡看別人吃得滿足的樣子。西餐?不了。我不喜歡吃西餐。開茶餐廳最好,人人都吃得起。」
    要讓人吃得好,首先得對食物有要求。這裏食物種類很多,炒粉麵飯、西式焗飯、千層麵、燴羊膝甚麼都有,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製作很認真。
    沙嗲牛肉麵,沙嗲由廚師自家炒製,比現成貨香濃有層次。番茄通粉的湯底,以三四十斤番茄來熬,味道不及現成茄膏濃郁,但勝在天然清香。
    燒汁亦以豬骨來熬,有肉香。不過,熟客都知,泰式海南雞才是大少爺的成名作。

    揸波子送外賣,型!

    大少爺另一老闆 Andy是星級化妝師,所以店內貼滿歌星朋友的簽名海報。

    超強海南雞飯

    這泰式海南雞飯,是阿寶的心頭好。
    但賣泰式海南雞飯的,通常架上都吊着一隻隻雞,這裏卻看不見。
    「雞要平放,吊高的話很易風乾,抽乾肉汁便不好吃。」
    真的嗎?吃過他的雞,三四斤重的,不像泰國當地的雞肉都是又瘦又小,雞肥肉嫩,肉汁豐盈的,吃得出是新鮮雞。
    香料味很充足,浸雞的湯,是以八角、黃薑、香茅、蒜、檸檬葉等香料熬成的,浸一個鐘,雞肉盡收各種香味。
    蘸雞的醬汁落足青椒及指天椒,跟在曼谷吃到的味道一樣,酸辣均衡。附送的冬瓜湯也做得好,加了雞骨去熬,味道鮮而清,且有芫荽的清香。
    飯雖加了黃薑粉添色,但油香十足,說正宗未必是,但卻非常好吃。

    泰式海南雞飯$53
    雞肉嫩滑肥美,油飯清香,醬汁亦夠酸辣,另送冬瓜湯。

     

    豆豉椒絲蒸黃鱲䱽約$78
    新鮮厚肉,豉汁惹味,送飯和例湯。

    每晚有一款無味精例湯,用料足,隨套餐附送。散叫$18一碗。

    大少爺燒豬扒飯$55
    豬扒煎得香脆,燒汁加了西芹和紅蘿蔔,有種天然的果香。

    番茄湯肉片通常餐$32
    番茄湯清而鮮。即叫即煮,通粉不會腍巴巴。(另有火腿奄列和牛油多士,供應時間 11am-5:30pm)

    薑汁豬膶雞酒湯飯$48
    濃濃的酒香撲鼻而來,湯底鮮濃有薑汁香味,吃罷如一道暖流流過。

    親切住家菜

    大少爺開業四年,憑海南雞飯成名,一直不愁沒有生意。但金融海嘯後,很多住跑馬地的都搬到上環西環。人流少了,大少爺便在晚上推出小菜套餐和無味精靚湯搶客。
    小菜每晚有四十多款,有家庭小菜如蒸肉餅、蒸水蛋和南乳齋等;亦有大排檔式小炒,芥末蝦、咕嚕肉等。
    心水是鮮魚餐。每日下午大廚都會走到鵝頸橋街市買魚,每晚五款,有時是盲鰽、紅衫。或煎或蒸,火候剛好。
    吃晚餐還有例湯送,今天是霸王花豬肉,明天是羅漢果煲豬骨……味道鮮甜,最難得是無味精。阿寶說,「我晚上也常在這兒飲湯,梗係無味精。」負責看店的阿姨見客人欣賞,「請你飲多碗啦。」親切一如上了闊少的家開餐。

    海南雞飯由泰廚主理,風味正宗。

    HV 囍 (車仔麵)

    地址︰奕蔭街 38至 42號地下
    電話︰ 2892 2448
    營業時間︰ 11am-2am
    平均消費︰$40
     
    家人的感情,在奕蔭街一間三百呎的車仔麵店內。
    她和一般車仔麵店不同,小小的店子,一大半給開放式廚房佔去,門口只得兩三張摺枱,主力做外賣。
    人家的車仔麵用膠碗裝,她不論堂食、外賣都採用大紙杯,黑底燙上金色囍字,有型有款。這區多外國人和 ABC街坊,點菜紙史無前例地有英文版。牛腩是 beef brisket、大腸是 pork large intestines……
     
    湯底除豬骨湯外,還有冬蔭功和叻沙,聞所未聞。
    價錢亦睇高一線,坊間二十多元一碗三餸車仔麵,她收$32。選冬蔭功和叻沙湯底,又要另加$8和$10。

    事事做足一百分

    夏天站在門口吃,人人大汗疊細汗,卻也值得。首先湯底味道很清醇,不是一般味精湯,是以豬骨、雞骨、蝦殼和炸香的大地魚乾來熬的。
    二十多款餸,雖離不開牛腩豬紅魚蛋蘿蔔,但每樣都有驚喜。豬紅香鮮麻辣,原來用指天椒、花椒、八角來炒麻辣油,吃來唇邊微微發麻,過癮!
    蘿蔔超甜無渣冇澀味,原來是只用蘿蔔心,再以米水浸走澀味的效果。牛腩用牛仔肉切成丁方,的骰香嫩入味。豬膶又薄又嫩,魚蛋、墨魚丸是四海出品,咖喱魚蛋和魷魚鬚夠香辣。
    咖喱汁是店主自家取紅葱頭、蒜、指天椒和香料慢煮出來,濃濃的香氣就是跟一般以咖喱粉開水的行貨不一樣。還有自家煮的冬蔭功、叻沙醬,客人柯打舀一勺在紙杯中,撞入豬骨湯。一撞,鮮香味便撞出來。
    麵條選擇又多,粗幼麵河粉米線油麵米粉……還可選油麵加米粉變成馬來西亞地道的摻摻。

    滷水雞翼、豬膶、豬粉腸、米線、豬骨湯底$32
    米線腍滑,雞翼大大隻,粉腸粉嫩無異味,豬膶薄身鮮美。

    豬皮、豬紅、蘿蔔、米線、冬蔭功湯底$40
    冬蔭功湯上放一片檸檬,酸香醒胃,配豬皮豬紅蘿蔔,味道原來好夾。

    牛腩、金錢肚、咖喱魷魚鬚、油麵、湯底加辣$32
    湯底加辣即是加咖喱汁,配濃味的牛腩、金錢肚和魷魚鬚,味道濃香。

    為細佬走入廚房

    各樣細節都用心,因這店有非一般的老闆。
    Shirley& Paul。一對三十出頭的姊弟,年輕有幹勁,看來很在行,實在兩個都是外行人。
    家姊 Shirley原本在跑馬地經營美甲店,十指纖纖,卻跑來做廚房。去年十一月決定開檔後,四出取經。例如請以前在牛頭角開車仔麵的 auntie出山教煮滷水,找川菜師傅的朋友教做麻辣油等。回來不斷試驗,失敗、再煮、失敗、再煮……達標後才在今年三月開店。
    這麼辛苦,為甚麼?不就是為了身旁那孩子氣的老弟阿 Paul。
    阿 Paul書讀得不多,做事態度也不好。以前做電子,十一點返工,下午四五點鬆人。行行企企,混混噩噩。他不自覺有問題,反而家姊替他着急。
    「家姊之前成日話同我夾份做生意,我一直無理佢。但舊年我俾人裁咗,家姊話不如租間鋪開車仔麵店,半推半就之下,好啦,試吓啦。」

    Shirley、阿 Paul炒咖喱膽,指天椒、葱、蒜等,辣氣攻鼻,要戴口罩才頂得住。

    Shirley媽是買手,每日去街市買新鮮靚料,搜集最新的街市情報。

    以椰粉、叻沙葉和香料煮製的叻沙湯膽,芳香細膩。

    炒咖喱膽是經驗和心機的累積。花一小時慢炒,讓香料昇華。

    一家人撐出一片天

    他一句好啦!全家總動員。
    阿媽兼職做買手。每朝由居所附近的新蒲崗街市,搜羅新鮮蘿蔔、豬骨等。阿爸朝朝八點回來開鋪,洗洗切切煲湯都由他負責。細妹 Swiss放學就乖乖來招呼客人。家姊為了方便看鋪,更搬到跑馬地居住。
    家人齊來撐場,原本做事懶懶閒的阿 Paul,也不好意思不轉變,半年來,他入廚、招呼、洗切、收銀甚麼都做。原本大不開口跟人說話的他,為了招徠生意,也跟客人侃侃而談,人也變得積極起來。
    「自己生意自然着緊些,尤其做飲食,梗係希望客人食完會讚好。」他說。
    有了目標,人也成熟了,知道家姊肌肉勞損,炒咖喱時,就由家姊調配分量、下料、監督,他動手炒,炒足一小時,雙手痠痛,但也忍下去,沒哼過幾聲。
    「阿 Paul變咗好多,以前佢係隱蔽青年嚟 o架,而家不單多嘢講咗,仲識得關心人,成家人都好欣慰。」 Shirley說。
    他的改變,來自家人的支持,也令一碗平凡的車仔麵,變得不平凡。

    魚蛋彈牙美味,咖喱汁,惹味香濃。

    豬紅麻辣,味道香。

    蘿蔔超甜,入口鬆化,必吃!

    牛腩切成丁方,肉嫩不黐牙。

    HV 永祥燒臘

    地址:跑馬地景光街 2號地下
    電話: 2573 9082
    營業時間: 9:30am-8pm

    $50一碟燒腩飯咁巴閉?還要蝕住來賣?
    「小姐,新鮮豬噃!成隻燒豬最靚同最貴就是燒腩位。一碟飯差不多俾晒成條腩骨你,成本都要$60。不過,唔係人人識食,識食嘅!我蝕住都肯買。」這番話來自斬燒肉的阿叔,潛台詞其實是不識食的,我也懶得賣俾你。
    這麼有性格的燒臘店,稱為永祥。

    老師傅操刀

    永祥就在景光街,是舊式的燒味飯店,店面放幾張摺枱,買走堂吃均可,叉燒油雞樣樣有,都做不錯,但以燒肉馳名。
    負責燒豬的雄哥, 72年入行,以前在柴灣燒肉名店桂香當師傅,學得一手好燒豬,周潤發、呂良偉、袁詠儀、譚校長等都是捧場客。
    雄哥的燒肉,皮脆肉香,鮮味也濃,不太鹹,證明不是冰鮮豬,不用下鹽掩蓋雪味。芝麻皮也燒得好,金黃均勻,香脆鬆化,有熟客仔說,只要在外賣盒㓤幾個窿,即使搭個多小時車也不變腍。
    問他怎樣燒出這種皮,他劈頭一句:「講你都唔明,總之要靠經驗。」
    經驗多抽象,還好他讓我觀察,只見他在太空爐的爐頭上放了幾塊石頭,石頭阻擋了來勢兇兇的猛火,熱力向四面竄散,火力變得均勻。
    「壓住啲火嘛,咁爆起隻豬先靚,至唔會燒到一撻撻。」

    老闆威哥入行二十多年,人稱刀神,落刀乾脆利落。

    夥計忠哥是老臣子,有時跟街坊食客飲啖茶,傾兩句。

    老師傅雄哥最拿手燒豬,他特意在爐頭上放石塊,令火候平均。

    店內是傳統燒臘店的格局,午市最繁忙。

    識食我至賣俾你!

    燒肉各個部位之中,以燒腩最為肥瘦均勻。燒腩之中,又以近骨位的最矜貴,一層皮,一層肥肉,一層嫩肉,一層軟骨,脆嫩甘香爽有齊,油香又有肉香,不會乾爭爭。
    「呢條燒腩骨,係街坊先至識食和捨得食,區外人好少識得來買,亦都唔多,賣晒就算。」夥計忠哥說,頗有一番識英雄重英雄之感。
    永祥開業十二年,剛巧在斑馬線旁的三角空地,鋪前一幅空地,不知不覺成為街坊的聚腳點,經過的都會停下同夥計傾兩句,像「城市論壇」。老闆夥計跟街坊早已打成一片。
    「我哋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無休,農曆新年都照常營業。梗係!新年時呢度好靜,街市食肆多數唔開。如果我哋都休息,班街坊咪無啖好食?」
    老闆威哥一番話,又為燒臘味上添了幾分人情味。

    燒腩肥瘦相間,有皮有肉有軟骨,層次豐富。

    叉燒蜜味較淡,但肉味鮮濃,以半肥瘦的最好吃。

    燒鵝$120/半隻
    每日下午四點半新鮮出爐,鵝肉酥香有韌度,肉汁豐富,是斬料的好選擇。

    HV 愉記火鍋

    地址︰跑馬地毓秀街 13號地下 B鋪
    電話︰ 2574 7111
    營業時間︰ 11am-12mn
    平均消費︰$280
    註︰茶$6/位,芥$18/位
     

    城城坐大廳?即係天王都冇面俾啦!

    真的!不騙你,那天郭富城就坦蕩蕩坐在我對面烚吓烚吓。

    「我間餐廳就係得咁大,邊個要食都係坐大廳!」愉記火鍋老闆 Johnny寸寸的說。
    他寸,但他沒說錯,店子真的小,只有三張卡座和五張圓枱。逼逼狹狹,沒有豪裝,更沒有 VIP房。小小的店子,就由老闆 Johnny和兩三個夥計招呼,換碟、加湯樣樣做齊。人少少,卻甚喧囂,因為老闆是個性格大師,全晚都聽到他在大聲喝斥。
    「你收乜嘢碟,攞醬料俾第三枱先啦!」「你快手啦……」相當地踎風格。
    價錢也地踎,湯底$68,肥牛大碟$140,吃一頓每人不過是$250至$300左右,不比佐敦和九龍城的火鍋店貴。

    配料新鮮頂呱呱

    如此地踎,為何能吸引巨星幫襯?
    答案一字咁淺:是食物。由湯底開始已有驚喜,十四款湯底有老火湯鍋,如清補涼、木瓜雪耳煲西施骨等,晚晚不同。又有番茄坑腩鍋、以大地魚豬骨煲的潮州湯鍋、木瓜雪耳魚頭鍋和八寶冬瓜湯鍋等,樣樣都用足料。

    配料碟碟由$22至$60,價錢平,分量相對較少,但卻超水準。田雞生猛到肌肉跳動、黃喉和牛心椗新鮮爽口。麵條充滿蛋香,沒有鹼水味。
    「梗係!呢啲叫做外海生麵,用人手以麵粉加雞蛋和鴨蛋打成,專登找人由江門帶來香港。」

    肥牛有美國肥牛和本地肥牛,以本地肥牛新鮮有肉味。有牛頸、脊位或邊位,由廚師發辦,切到甚麼吃甚麼。牛頸軟滑、牛邊脂肪多而甘香、牛脊肉色深紅,肉味最甜。
    「我在這行做了三十年,在美心中菜也做了二十多年,跟肉商有交情。」

    至於貢丸,加了冬菇粒,入口爽彈,有濃濃的肉香和豬油香濃。
    「這是台灣的海瑞貢丸,每粒成本都要$8!」
    成本高,貢丸給切成半粒上碟,一碟只得三粒,矜貴得出奇,要叫兩三碟才夠喉。

    老闆(左)對夥計很有要求,責罵夥計,眼神凌厲。

    店內裝修平實,沒有豪裝。

    拍攝當晚,城城人在鋪內打邊爐, Johnny擋駕不能影,他的戰車泊在火鍋店對面。

    吃火鍋的樂趣之一,就是混醬。有指天椒、麻醬、金銀蒜和醋等八款。

    腌臢客提高水準

    他識揀貨,用料靚,源於這區的客人極腌臢,兩年前開鋪初期,客人動不動投訴,又建議多多。墨魚丸要爽之餘,還要加粒粒墨魚肉下去,增加口感。鯪角丸雖是新鮮手打,但客人仍嫌不夠香,說一定要加果皮。雞子,急凍貨色唔食,要本地新鮮雞子,細細粒的才最鮮味。炸腐皮卷初初捲得很厚,客人投訴。試完又試,最後發現捲三層才剛剛好,既啱嘴形,入口又鬆化。這個客人叫做黎明。

    就是多得這批識食客,迫使老闆不斷改進。難怪短短數年間,跑馬地的火鍋店如寶哥味館、 Corner都相繼結業,惟獨愉記仍屹立不倒。
    邊爐出色,小菜亦吃得過。砂鍋豉油雞、話梅豬手煲、大良炒帶子、通菜釀鯪魚肉等都做得好。
    其中話梅豬手煲最對辦,一開蓋已聞到酸咪咪的梅香,原來是用了么鳳成寸長的話梅王,如此招積, Johnny!真是抵你牙擦擦。

    番茄坑腩鍋(左)、八寶冬瓜湯鍋(右)$68
    番茄鍋酸香濃郁,很醒胃。冬瓜湯味道清香,八寶是指豬皮魚蛋魚片等。

    廣西田雞$50
    飽滿鮮甜。即叫即劏,上碟後肌肉還在跳動,看得見的鮮活。

    墨魚滑$38
    爽口彈牙,墨魚滑中有粒粒墨魚肉,雙重口感。

    外海生麵$22
    麵條爽身,有種久違了的濃香,只有加了鴨蛋的麵才有這種香味。

    牛心椗$32
    本身沒有甚麼味道,但入口爽脆,蘸辣油吃最惹味。

    話梅豬手煲$68
    大廚以往在彭慶記工作,話梅豬手是其首本名菜。豬手新鮮軟腍,吸了梅香,酸香醒胃。

    HV 慕情日本料理

    地址︰跑馬地景光街 18號地下
    電話︰ 2893 3395
    營業時間︰ 11:30am-3pm, 6pm-11pm
    平均消費︰$250
     

    這店叫慕情,一間日本人開的日本料理店,開業廿年,在跑馬地屬元老級食肆。她跟 Benson最大的不同,是一個冷若冰霜,一個卻暖熱如火。
    街坊熟客跟店主兼大廚辰己克好像朋友多過像客人,日本客愛在壽司吧邊看日本直播的棒球比賽,邊吃壽司,偶然跟師傅聊聊天。一家大細和情侶卻喜歡叫滿一枱食物,開懷大吃,說起開心事,哈哈大笑,一點也不拘謹,往慕情就像回家開餐一樣。

    高檔變親民

    慕情最初不是這樣的。廿年前剛開業時,她走高檔路線,專門吃刺身、壽司。且設有 dress code,男的須穿西裝。不准帶小孩。沒有一千也不用下樓,熟客非富則貴,張國榮哥哥便是常客。
    八年前店子搬往景光街開始,便放下身段,增設午市之餘,晚市的價格也大幅下滑。大概經歷了九七年的金融風暴,跑馬地的熟客也踏實了。
    「他們說以前太貴。而且,很多熟客結了婚、生了孩子,他們常帶孩子們來光顧。」於是辰己克好在刺身、壽司以外,推出了丼飯、串燒、拉麵等平民的日本料理,每人二百多元便有交易。
    另外,孩子們常嚷着要吃加州卷、炸軟殼蟹等。師傅也照辦,於是餐牌愈來愈厚。大大本餐牌,人手書寫,分中、英、日三種版本。且貼有師傅拍的食物照,粗糙原始但親切。

     

    牆上掛了一排慕情會歷年打哥爾夫球的合照,大家笑意盈盈。

    店子裝修樸實,但熟客多,晚上氣氛不錯。

    好廚師就是讓人吃得開心

    日本師傅照道理應該很有性格,很少像辰己克好這麼有彈性。
    「好的廚師就是要讓客人吃得開心嘛。他們吃得開心,我也樂於改變。」一個滿足的笑容在他面上綻放。
    其實,辰己克好不單樂觀,他還是個很浪漫的人。他在大阪出生,年少十五十六時,看了一套由 William Holden、 Jennifer Jones主演的電影,自此他喜歡上香港。
    「電影在香港的山頂、淺水灣、灣仔和上環取景,靚得不得了。」
    那電影的名字,正是《慕情》。
    這個儍小子後來在日本的餐廳工作,取得調理師(即廚師)資格。三十六歲那年,為了追逐那年少時的夢,跑來香港,在跑馬地開店,取名慕情。

    汁煮牛筋肉$68
    日本的家常菜。牛筋以木魚昆布熬製的醬汁煮得軟爛,蘿蔔香甜。

    慕情卷$100
    餡料豐富,有吞拿魚、蛋、蟹柳、三文魚和牛油果等。

    熒光魷魚$68
    以醬油醃漬,味道鹹香濃重,作為前菜或送酒皆宜。

    水茄子刺身$70
    一咬爆汁,入口清爽。撒上鹽,更甜美。

    家鄉的味道

    慕情現在供應三百多款食物,由前菜、刺身、煮物、炸物、燒物、拉麵和丼飯都有,叫人眼花繚亂。
    識食的話,還是可以找出地道的日本口味。師傅來自大阪,對家鄉有種情意結。不少材料都由大阪入口,像當地的秋刀魚、池魚、粒貝、茄子、銀杏等。逢星期一、四新鮮運到。
    他堅持不時不食。春天吃鮎魚和大阪獨有的白身魚仔玉筋魚、夏天吃剝皮魚和飛魚,冬天吃雞泡魚、生蠔和魚安魚康魚。現在呢,正是秋刀魚、池魚肥美之時,而大阪的池魚亦比香港常吃到的九州池魚更肥美。
    除時令食材外,特別材料也不少,像水茄子刺身最叫人難忘。水茄子是日本茄子王,因水分豐富得可以扭出水而命名。它比京都的賀茂茄子還要矜貴,當造期亦短,即使是酒店的星級日本料理也未必引入。師傅將它切片、撒鹽,生食已很好吃。入口肉爽、汁多,一咬汁液噴出。
    用料講究,加上很多食物如餃子、麵豉湯、煮物的汁醬、烏冬用的日本高湯,都由師傅自家製作,口味很地道,難怪生意總是那麼好。

    粒貝$350-$380
    由大阪空運到港,入口爽脆香甜,吃得出的新鮮。

    秋刀魚刺身$150
    每年八月至十月是秋刀魚當造的季節。魚身肥美,一咬魚油滲出,吃罷滿口鮮味。

    快樂慕情會

    生意好,辰己克好有沒想過在跑馬地以外開分店?
    「我喜歡跟熟客有講有笑,開分店,我難以分身。」他儍儍的說。他熟客也真多,日本人有,香港人也有。但老闆不懂說廣東話,本地的熟客,都是以簡單的英文跟他溝通,還稱呼他為 Brian,老友鬼鬼。
    為了讓客人玩得盡興,他還組織了一個慕情會,是十年前,他和一班熟客愛上打高爾夫球,開始組團往珠海打波,每年兩三次,久而久之,索性組織會社。
    餐廳牆上掛了一排他們的團體照,告訴看的人,他們多快樂。
    自此,凡是食客都可以成為會員。打波之外,還會一起遊船河、釣魚。這個來異鄉尋夢的日本人,看來已落葉歸根,把跑馬地當作家。

    《慕情》在香港取景,老闆就是因為它,愛上香港,自己開店也以此命名。

    吳生一家是熟客,「慕情一開我便幫襯,有成 20年了。這兒的刺身好新鮮,又多季節料理。同 Brian梗係老友,慕情會是我提議他攪的,多些交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