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飲、可喜乎
鄰座傳來一段對白。
「今天執到正有得飲乎?」「唉,真是當黑,要去飲!」區區不由失笑。
視「去飲」為「當黑」的不愉快經歷深有同感者相信大不乏人。一想起冷冰冰、肥騰騰的乳豬件,似有還無的魚翅,撈貓似的支離破碎蒸海上鮮,機械人似的散工侍應……也亦不免反胃。只是人在江湖人情難免,只好以從容就義的精神去面對。
飲宴場面愈大愈是難捱似乎已成定律,筵開一百幾十席的大宴會,必須以大量生產模式烹調菜餚,唯抓緊時間起菜確保宴會流程順暢是務,只要不發生食物中毒的不幸意外便算勝利完成任務,好食與否無關宏旨,事實上,大路貨可以期望些什麼?
應酬多者,赴宴之前先「打酒底」早已成為慣例,近來區區更每把「打酒底」升級為「正餐」—吃到七八分飽才去赴宴。
抱�「打定輸數」的心情,反而偶有意外之喜—例如蒸海上鮮居然不必吐渣,炸雞的雞皮尚脆而肉也不霉。
更可悲的是,「去飲」難得有啖好食也還罷了,連飲也往往難如人意。除了酒店和會展—歷史最悠久的那一家,許多地方連梳打水也欠奉甚至沒有聽過!
聞飲食業朋友言,宴會之要務在搞好「主家席」,出品與招呼都要加意,因為那是付賬的「老細」。如此自欺欺人的作風,事實上愚不可及。十席便有一百賓客,百人口碑的影響力也亦不少,年中酒席以千計,成千上萬人的讚譽或惡評怎可小覷?
常言有道「店大欺客」,大宴會的普通人客更不會被放在眼內。「去飲」連飲啖水也難如意,不是「當黑」是什麼?小圈子三五老友去相熟的小店隨意小酌,洒水招呼妥當,家常小菜更勝徒負其名的席上珍饈。
唯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