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印度拉達克

 
當地人不是農民就是從事旅遊業有關的工作。<br/>遊客一到,他們便忙得不可開交,因為當地的夏季短暫,好趁這短短幾個月賺足夠的金錢過冬。<br/>像我們的馬夫,家裡有四匹馬,帶着兩匹馬跟我們走兩天可賺一千多港元,已包括馬和他的費用。<br/>在這貧瘠之地,算是豐厚的收入了。

    當地人不是農民就是從事旅遊業有關的工作。
    遊客一到,他們便忙得不可開交,因為當地的夏季短暫,好趁這短短幾個月賺足夠的金錢過冬。
    像我們的馬夫,家裡有四匹馬,帶着兩匹馬跟我們走兩天可賺一千多港元,已包括馬和他的費用。
    在這貧瘠之地,算是豐厚的收入了。

    來拉達克只得一個理由,因為這裡的每一個窗戶都看到雪山。
    飛機在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首都列城機場上空盤旋,窗外景致就像月球。
    北面有喀拉崑崙山脈作屏障,西邊與南邊跟喜馬拉雅山脈接壤,隨時隨地都被雪山環抱。
    拉達克在政治行政區上隸屬印度,地理上卻是西藏的一部分,幾千年來與西藏有着共同的文化、語言與信仰。土地位處三千五百多至六千米海拔的高原地帶,加上極端的氣候,令拉達克與世隔絕,保存着最純正的西藏文化;當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前都建了音樂噴泉,國際品牌 Louis Vuitton都要在拉薩開業之際,只為拉達克的超凡脫俗,也值得走這一趟。

    放大圖片

    傳經筒變成了小孩的大鞦韆。

    放大圖片

    八成多人口皆為藏傳佛教徒, Likir寺旁有座全城最大的佛像。

    放大圖片

    老太太示範藏新娘的頭飾。

    關於拉達克

    雖屬印度喀什米爾的一部分,但它不論在人文、宗教、習俗上都不同於印度,所使用的語言也是西藏語,風俗、宗教都與西藏相同。原因是 9至 15世紀拉達克為西藏所統治, 1846年英國人入侵喀什米爾之後,就將拉達克劃為喀什米爾的一部分。 1947年印度脫離英國獨立,英國人又將拉達克與喀什米爾一起交給了印度,這也就是 1962年造成中國兩次出兵攻打印度拉達克的原因。

    拉達克總是給人一種「難」的感覺。
    拉達克屬高海拔地區,冬季氣溫達零下四十多度,唯一連繫外界的公路一到冬季就冰封禁行;航班只能於每年五月至九月間開行;加上隸屬政局動盪的喀什米爾邦,聽來不是一個旅遊的地方。
    事實並不如此,多年來與巴基斯坦及中國就土地主權經常發生爭議,拉達克才被印度政府劃為軍事重地,滿街都是軍人,出入機場氣氛緊張;其實廿九萬拉達克人民世代靠農牧而活,接近九成人口都是藏傳佛教徒,純和敦厚,又熱愛和平,罪案率奇低,是喀什米爾邦內最和平的土地。由一九七四年開始開放旅遊業以來,旅遊配套已很成熟,首都列城有完善的酒店與旅行社,卻又不致過度發展。

    放大圖片

    種薯仔大麥當糧食,養羊織布當衣飾,在拉達克的人都自給自足的生活着。

    放大圖片

    拉達克對外航空是 1979年才開通的,但都只於夏季開放,與世隔絕令列城的面貌與幾個世紀前沒兩樣。

    帶馬兒行山去

    放大圖片

    拉達克未有完善的供水系統,每個村民都得到村口的水井打水。

    遊拉達克一定要用腳走,走入連綿的山脈,才能感受拉達克的脫俗。
    位處海拔三千五百多米的列城已經是拉達克境內海拔最低的城市,我們乘飛機抵達,人已經特別累,在氧氣稀薄的環境下,令我每夜都頭痛失眠,花了三十多小時身體才適應下來。就算曾經在尼泊爾有過四日三夜走上 Poonhill看日出的戰績。我還是選了一道最短最容易的路線——從海拔三千六百米的 Likir村落走到 Yangthang村落露營一夜,再到 Hemis Shukpachan村落住民宿,全程三日兩夜走三十五公里。
    旅行社職員提醒,村落與村落之間就只有崎嶇、荒蕪的山地,每個村落都只有十多戶人家,大多連商店、餐廳也沒有,沒任何補給機會;因此要僱用一個廚師同行。
    我提出要一個挑夫同行,替我們拿行李,職員說:「不如要兩匹馬吧。」列城曾是古絲路之重鎮,從前的商旅也是帶着馬匹攀山越嶺到列城經商;健行的旅客也沿用了這個傳統,帶着馬匹替我們背行裝,一起翻山越嶺。

    浩浩盪盪出發去
    Likir→ Yangthang

    健行正式開始,大清早從列城乘車往 Likir村落,長得像年輕謝賢的馬夫拖着兩頭小馬,跟年輕廚師已在等候,廚師帶了石油氣爐、兩、三個大鐵皮箱,彷彿搬了家裡的廚房來招呼我們。我數一數 ——導遊、司機、馬夫、廚師,四個人招呼我與攝影師兩個,看一看行裝,一點不像一次三日兩夜之旅,倒像一次小型遷徙。尤其當我在山澗碰到一對澳洲來的夫婦,只揹個小背囊,帶着四個孩子,最小的四歲最大的才七歲,已接近完成三日兩夜的野外露營了。「我想我的孩子能在任何環境裡面生存。」這就是澳洲夫婦懶理長輩反對,帶着四個孩子來冒險的理由。
    我們走的路線經歷高聳山峰、清澈溪流,累了就在河流旁邊歇息,讓馬兒喝水。我們四月尾到訪,拉達克的景色不是最美,卻能看到最原汁原味、最有生命力的拉達克;居民經歷過死寂的隆冬,天氣才剛回暖,已急不及待為迎接盛夏而忙碌,農婦帶着孫兒在田野間準備播種,村民忙着為剛融化的溪河建堤壩。
    五小時的路程有馬兒頸上叮叮噹噹作響,有馬夫邊走邊唱的歌聲相伴,走得特別輕鬆愉快,黃昏前已經抵達面對喀拉崑崙山脈的 Yangthang營地了。四個大男人忙着為我們築起帳幕,廚師翻開他的鐵皮箱讓我嚇了一跳,裡面有意粉、麥皮、米飯、新鮮蔬果,還有一隻雞""像一家小型餐廳的食材。他先為我們炸了新鮮的薯條,拿溪水煮成奶茶,像五星級酒店的服務生般問我:「晚餐要吃什麼?」
    「 Ladakh Food」我答。
    聽見我們要吃當地菜,司機與馬夫也特別起勁,化身助手協助劏雞、切菜、搓麵粉做傳統餃子。印度我已去過三次,心裡早有貨不對辦,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的預備,這刻面對一桌出乎意料地豐富的美食,眼前四個比預期真誠、落力得多的當地人;回想在拉達克的幾天,真的沒遇過向人討錢的窮人,也沒遇過咬着旅客不放的商販,人人都是笑臉迎人以禮相待,我不禁慨嘆:「這一切都太不似印度了。」導遊只輕描淡寫地說:「在這裡沒人會說自己是印度人,只會說我們是拉達克人。」
    日間烈日當空,氣溫有十多度,太陽一下山氣溫便下降至四、五度,在薄薄的帳幕我只蓋個厚睡袋,已夠暖和,睡得比暖氣酒店還要香甜,每晚來襲的高山症也離奇失蹤,是雪山美景治好了我,還是四個大男人的熱誠讓我溫暖起來?

    放大圖片

    露營區旁有溪水作煮食用,有兩個有門的旱廁,可能氣溫低又乾燥,一點也不臭,也忘記沐浴這回事吧,這裡藏民一生人只在出生、結婚及死亡時沐浴,我們兩、三天不洗澡,在這種天氣下,絕對不難捱。

    放大圖片

    跟着我們健行的廚師,一點也不馬虎,搓麵粉即炸春卷 Mok Mok,又做傳統咖喱雞 chutakee。

    放大圖片

    澳洲來的夫婦帶着小孩去拉達克健行,攀山涉水,只為鍛鍊孩子的意志。

    住一晚藏民家
    Yangthang→ Hemis Shukpachan

    早上被鳥兒吵醒,一睜眼不見什麼,只見一座座被旭日染紅的雪峰,痴痴地看白雪與朵朵白雲在接吻,感覺多美好。這天我們要走四小時越過一個山峰到另一端的 Hemis Shukpachan村莊去。雪山間的路狹窄陡峭,走來也很費力,我幾乎每廿分鐘就要停下來喘氣,但見馬夫一走到亂石路段,就彎腰拾起地上的石頭,免得我們和馬兒扭傷腳,為我們開拓了一條平坦的路,實在教人窩心。
    抵達村莊,村民忙着參與建堤壩工程,因為每年雨季河水氾濫淹沒農田,他們年復年的修建,年老的拾起石頭給年輕的婦女運送,再由充滿力氣的男人負責修築,一群人像螞蟻般有條理地分工合作。見我們到訪,眾人乘機休息,拿着用大麥自家釀製的青粿啤酒招呼,眾人豪邁地喝起來,在溪澗旁來一次歡迎大會。
    這村莊三年前已開始為旅客提供民宿招待,由村長負責輪流分配,令每家村民都有機會賺取額外的收入。這次我們要住的是村落內的大戶 Gangzor家,一家十一口住在一所兩層高的傳統藏屋,因為家族大,人手多,務農種植大麥、小麥與薯仔的收成也較豐盛,算是村內的有錢人。從前他們只將農地附近的土地劃作露營區,出租予遊客,但每次遊客都好奇要參觀他們居住的藏式老房子;因為這種珍貴傳統的藏屋,在列城被人們廢棄,令許多藏屋變成危樓。
    在鄉郊這些有三、四百年歷史的藏式房子,卻可世世代代完好地承傳着。他們一生人沒離開過拉達克,也好奇拉達克以外的世界,便將二樓的三個房子改裝成招待遊客的客房,既有額外收入又可與旅客作文化交流。

    放大圖片

    我們入住的民宿,一家人熱情好客,不斷招待我們喝酥油茶吃麵包,走的時候全家人來送別。

    吃一口
    牛糞包

    在這種極地生活的藏民最着重節日與家庭生活,客飯廳是一家的重心。每一家都將餐具壯觀地陳列出來,餐具的多寡顯示人口的盛衰,屋中央的火爐既可燒柴煲茶,也可把房子溫暖起來。高原天氣多變,突然來了場小風雪,我們變成了家中一分子,安坐客廳喝茶聊天。七十四歲的屋主時刻拿着藏經在背誦,傳統的女人負責操持家務、侍候長輩,老屋主的杯子一空,媳婦就斟茶,一閒着便到火爐前搓麵粉烤麵包。
    她把新鮮烤成的麵包遞給我咬一口,硬繃繃的,看看火爐旁,有盆像泥土色的東西看來像糞便!「對,是糞便。」在列城讀書略懂英語的孫女說,牛馬吃草,藏民們平時都會拾牛糞來當燃料。
    「在拉達克沒東西是沒用的。」她說。
    我卻有一陣噁心感覺湧上心頭。
    七十三歲的女主人又為我們示範藏族新娘的頭飾,心想城市人總愛把生活填滿,自己有多久沒閒着和家人在客廳聊天了。鬧着玩着,已是天黑,走上我們的天台房間,嘩不得了,漫天星海將天空都照亮了,晚上的雪山在旗幡飄揚下少了逼人氣勢,多了幾分溫柔。這樣的景致教人怎捨得去睡。
    我的窗外有雪山,只想對着它出神。

    放大圖片

    我們的營地面對着雪山,生個火吃晚餐。漫天星河,這樣的景色教人不捨去睡。

    放大圖片

    用小麥粉做的麵包 Knambir,是用牛糞作燃料烤成的。

    實用資料

    航 班:拉達克的首都列城機場,只有聯繫德里與喀什米爾的兩條航線,而且只由四月尾至九月通行,視乎天氣情況而定。我們乘坐的 Jetway,於夏季每日都有一班由德里前往列城。航班時間如下:
    去 程:香港 19:30到德里 23:00,德里 05:40到列城 06:55
    回 程:列城 07:35到德里 08:55,德里 00:35到香港 08:35
    旅行社:列城有很多旅行社可安排一般觀光團的健行、露營、民宿等行程。拉達克人作風悠閒,最好提早一點透過電郵聯絡。我們選擇的 Adventure North在當地算是最有規模與口碑的,一切收費視所選酒店而定。我們兩個人的七日行程,包括一晚露營,一晚民宿其餘四天在市內觀光,住有暖氣、有熱水提供的酒店,有私人嚮導與司機及睡袋、帳幕等用具,收費約港幣七千元。
    電 郵: advnorth@vsnl.com
    網 址: http://www.travelladakh.com

    天 氣:七月的日間溫度可高達 38℃,入夜後可降至 7℃,而冬夏的溫差可達 60℃,冬天常處於-30℃以下,最佳的到訪時間是夏季即每年的五月尾至九月。
    酒 店: Grand Dragon Ladakh與旅行社 Adventure North同屬一個集團,是列城第一家大型酒店,共有五十三個客房,相對一般民宿及小規模的旅館有更完善的設備,如採用太陽能發電的暖氣,熱水器等。酒店內亦有餐廳設備,提供西、印、中式食物,水準相對列城其他餐廳算是最好的了。
    房 價:一般雙人房約港幣$1,100,連早餐。
    網 址: http://www.thegranddragonladak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