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z Meli Melo
法國人對某些東西,特別是生活上的種種,都有種近乎癡狂的執着。
即使時不與我,即使地不利兮,也要堅持。
就是賣一件小小的法式三文治,也要把優雅延續。
Chez Meli Melo,上環禧利街盡處一家法式三文治店,與跌打醫館、影印店、時裝店為鄰。不足二百呎的豆膶店,放了焗爐雪櫃麵包櫃收銀機便沒甚地方,只能作外賣。
不過,老闆也在店外花心思。
一張長枱、一張小圓桌,鋪上奪目花枱布。桌上擺個玻璃瓶,每天換上不同鮮花,紫色黃色紅色白色,小小幾朵,似隨意又似悉心經營,把平凡小店點綴得優雅別致。
午後陽光下,幾個外國人買件三文治,逕自坐在店外吃,懶理途人匆匆,與那不經意的小角落一樣悠然自得。
就像走進巴黎街頭
她們賣的,是傳統地道法式三文治。火腿芝士風乾腸煙肉雞肉吞拿魚煙三文魚,都是外國人口味。
法包看上去,像硬得可以砸人,可咬下去,咔嚓一聲,外皮脆口,麵包綿密,中間的法國醃小黃瓜,爽脆酸香不嗆喉。法國熟火腿,柔軟帶肉香,加片法國 Emmental芝士,味道與感覺,與巴黎吃的沒兩樣。
是老闆娘 Joyce的執着,成就了這份法式味道。
她是香港人,十多歲到法國讀書,在巴黎一住廿六年,兩年半前毅然帶着女兒回流,開了這所小小法式三文治店。
「年輕時愛上法國的浪漫,所以遠走。現在眷戀香港的熱鬧,因此回歸。」她說。
年輕時,她曾想過開一所法式三文治店,但一直沒有做。
回來後,見香港三文治連鎖店的出品欠佳,激發她重燃開店的雄心。
「那些連鎖店的法包,外皮韌得扯不開,內裏鬆泡泡,無味道,證明香港人對法包的理解大錯特錯!」她說。
只有法國貨,才能做出法國味道。
但,香港沒有一間麵包廠,能做到她心目中的法包,於是,她大費周章向法國出名的麵包廠房訂購,將麵糰空運來港再焗。每天焗幾回,每次焗少量,總是新鮮脆卜卜,而且經得起時間考驗,放上兩天都不變韌。
三文治的餡料,也是貼近昔日在法國吃過的模樣。火腿風乾腸醃小黃瓜芝士以至淡牛油蛋黃醬芥末……
全部法國貨,即點即切即夾,新鮮肯定新鮮,但味道的差別不是人人吃得出,然而,成本卻要貴一倍,但她闊佬懶理。
「成本高又如何?沒必要比較,做法式三文治,就要用法國貨。」她說。
不光法式三文治,店內其他食物也一絲不苟。朱古力香蕉蛋糕用法國牛油製,每天鮮焗,軟綿綿香噴噴。沙律蔬菜,有齊生菜紅生菜火箭菜三種。
每天不同的菜湯,最少用三種新鮮蔬菜熬成,西蘭花南瓜湯翠玉瓜……
切合法國人每天吃五款菜的健康原則。
不妥協,也不後悔。
法國朋友對她的執着豎起拇指,香港朋友卻笑她心口有個勇字。
「開店三個月,是賺是蝕?」我問。
「心裏有數吧!我還未鼓起勇氣計數呢!不敢面對現實,因為我不想為了減成本,將火腿片薄、轉用人造牛油、美國酸青瓜……不是法國味道,寧願不做。」她說。
不計成本做生意,怎說也不合香港營商的氣候。
但,她就是有這股傻勁,為了客人一個讚賞,也了對自家食物一句肯定,她就義無反顧的去做。
像她本來只做午市,但有幾個外國熟客,向她表示希望早上上班前能吃到,她就真的提早回來,為這幾個客人弄早餐。
「給人認同是最大的鼓舞,我很享受現在的忙碌。盡量堅持吧!
給自己兩年時間,大不了再打工。誰也沒法知道明天,今天有夢沒發,才是最大的痛苦。」她說。
這決定,是成功還是失敗,仍是未知之數。只知道食環署日前以阻街為由,逼令她收起店外的長枱和小凳。難道,香港真的容不下點點優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