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6日星期日

上環 Chez Meli Melo

Chez Meli Melo

地址︰上環皇后大道中 255號萬克頓商業中心地下
電話︰ 3904 2929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 7:30am-7:30pm,星期六 9am-6pm,星期日休息
平均消費︰$50

法國人對某些東西,特別是生活上的種種,都有種近乎癡狂的執着。
即使時不與我,即使地不利兮,也要堅持。
就是賣一件小小的法式三文治,也要把優雅延續。

Chez Meli Melo,上環禧利街盡處一家法式三文治店,與跌打醫館、影印店、時裝店為鄰。不足二百呎的豆膶店,放了焗爐雪櫃麵包櫃收銀機便沒甚地方,只能作外賣。
不過,老闆也在店外花心思。
一張長枱、一張小圓桌,鋪上奪目花枱布。桌上擺個玻璃瓶,每天換上不同鮮花,紫色黃色紅色白色,小小幾朵,似隨意又似悉心經營,把平凡小店點綴得優雅別致。
午後陽光下,幾個外國人買件三文治,逕自坐在店外吃,懶理途人匆匆,與那不經意的小角落一樣悠然自得。

就像走進巴黎街頭

她們賣的,是傳統地道法式三文治。火腿芝士風乾腸煙肉雞肉吞拿魚煙三文魚,都是外國人口味。
法包看上去,像硬得可以砸人,可咬下去,咔嚓一聲,外皮脆口,麵包綿密,中間的法國醃小黃瓜,爽脆酸香不嗆喉。法國熟火腿,柔軟帶肉香,加片法國 Emmental芝士,味道與感覺,與巴黎吃的沒兩樣。
是老闆娘 Joyce的執着,成就了這份法式味道。
她是香港人,十多歲到法國讀書,在巴黎一住廿六年,兩年半前毅然帶着女兒回流,開了這所小小法式三文治店。
「年輕時愛上法國的浪漫,所以遠走。現在眷戀香港的熱鬧,因此回歸。」她說。
年輕時,她曾想過開一所法式三文治店,但一直沒有做。
回來後,見香港三文治連鎖店的出品欠佳,激發她重燃開店的雄心。
「那些連鎖店的法包,外皮韌得扯不開,內裏鬆泡泡,無味道,證明香港人對法包的理解大錯特錯!」她說。

只有法國貨,才能做出法國味道。

但,香港沒有一間麵包廠,能做到她心目中的法包,於是,她大費周章向法國出名的麵包廠房訂購,將麵糰空運來港再焗。每天焗幾回,每次焗少量,總是新鮮脆卜卜,而且經得起時間考驗,放上兩天都不變韌。
三文治的餡料,也是貼近昔日在法國吃過的模樣。火腿風乾腸醃小黃瓜芝士以至淡牛油蛋黃醬芥末……
全部法國貨,即點即切即夾,新鮮肯定新鮮,但味道的差別不是人人吃得出,然而,成本卻要貴一倍,但她闊佬懶理。
「成本高又如何?沒必要比較,做法式三文治,就要用法國貨。」她說。
不光法式三文治,店內其他食物也一絲不苟。朱古力香蕉蛋糕用法國牛油製,每天鮮焗,軟綿綿香噴噴。沙律蔬菜,有齊生菜紅生菜火箭菜三種。
每天不同的菜湯,最少用三種新鮮蔬菜熬成,西蘭花南瓜湯翠玉瓜……
切合法國人每天吃五款菜的健康原則。

Saucisson beurre$45
法國乾肉腸配醃小黃瓜,又酸又鹹,法國人最愛。

Jambon Gruyere$48
最簡的味道,有法國熟火腿和法國 emmental芝士,肉香芝香兼備,甘甘鹹鹹。

Vegetarien$35
有生菜、番茄、青瓜和法國芝士,口感鮮爽,芝士為三文治加添鹹香味道。

不妥協,也不後悔。

法國朋友對她的執着豎起拇指,香港朋友卻笑她心口有個勇字。
「開店三個月,是賺是蝕?」我問。
「心裏有數吧!我還未鼓起勇氣計數呢!不敢面對現實,因為我不想為了減成本,將火腿片薄、轉用人造牛油、美國酸青瓜……不是法國味道,寧願不做。」她說。
不計成本做生意,怎說也不合香港營商的氣候。
但,她就是有這股傻勁,為了客人一個讚賞,也了對自家食物一句肯定,她就義無反顧的去做。
像她本來只做午市,但有幾個外國熟客,向她表示希望早上上班前能吃到,她就真的提早回來,為這幾個客人弄早餐。
「給人認同是最大的鼓舞,我很享受現在的忙碌。盡量堅持吧!
給自己兩年時間,大不了再打工。誰也沒法知道明天,今天有夢沒發,才是最大的痛苦。」她說。
這決定,是成功還是失敗,仍是未知之數。只知道食環署日前以阻街為由,逼令她收起店外的長枱和小凳。難道,香港真的容不下點點優雅、人情?

雜菜沙律$30
有一種菜蔬,新鮮爽脆,伴自製黑醋汁和芥末醬吃,更醒胃。

牛角酥$14、紅莓扭紋酥$18、朱古力牛角酥$16

門外擺放長櫈、小桌子和鮮花,流露出點點法國風情。

法包真的來自法國,堅硬挺身,外脆內軟富質感。

三文治的餡料,全是法國貨。

CR Didier Restaurant& Bar

中環美輪街,廢紙鋪印刷館散落,但樹蔭叢中,卻有個不屬於這街的角落。
這角落,有個居高臨下的小地台,鋪上紅黃花地磚,放兩三張桌椅,撐一把橙紅大傘,擺幾盆綠色小盆栽,幾個洋人,就在小花園內吃喝談天,藍天白雲樹影間,上環的斜路,變成普羅旺斯的山城。

這山城,是 Didier變出來的。 Didier是店名,也是法籍廚師的名字。這位貌似李察基爾的大廚,骨子裏也有李察那種率性的浪漫。要是把他工作過的地方用影片交代,就像看了一遍《瞬間看地球》。
在風光明媚的普羅旺斯出生,年輕時代曾當騎師,後來走到黎巴嫩當廚,見識中東烽火連連。
之後到了安圭拉島開餐廳,體驗加勒比海風情。五年前,愛香港的繁華,在蘭桂坊的 Cafe des Artist和港威酒店林柏軒任總廚。幾個月前,卻毅然辭掉行政總廚的高薪厚職……來到這道樓梯旁打造天地。
他討厭酒店僵硬的人事和制度,只想邊吹口哨講笑邊煮菜;那些吹毛求疵的柯打,沒完沒了的會議,多餘的人手,可免則免,只想隨心做喜歡的菜。
「生活應該是精彩的!」他說。
試過他的菜,就知道他的腦袋有多姿采。生菜沙律插在陶土花盆中,變成小盆栽。
悶蛋的薯蓉配菜,插棵新鮮香草點綴,頓時生氣勃勃。燉牛面肉、燉兔仔肉以瓷煲盛載,七彩繽紛。
每款都討人喜愛,任憑你性格多含蓄,都會會心微笑。
「我在菜中下了秘密材料嘛!吃了就開心!」他喜歡講笑。

露天座位居高臨下,以大小盆栽點綴,普羅旺斯的山居歲月。

街市鮮貨,猶勝法國貨。

看菜式,大概想像到 Didier的工作多優哉游哉。
工作前先嘆杯咖啡,忙碌完畢與客人摸酒杯底,中午換上 T恤皮褸一身 casual look四出閒逛,逛花墟上海街吃港式 pizza蛇羹,等待靈感。每天逛街市,是必備節目。
「逛逛街市,與檔販聊幾句,輕輕鬆鬆,多好!何況鮮魚蔬菜,法國空運過來怎及街市的新鮮?」他說。
菜檔阿姐一見他,眉開眼笑;魚販呢?熱情遞上啤酒!最新鮮的手釣紅衫鱸魚石斑、生猛大虎蝦花蟹都拿出來。
這店最受歡迎永遠是 fish of the day。煮法也很隨心,紅衫魚石斑魚起肉煎香,魚味比雪死了的魚柳鮮蹦活脫。
梭羅雜魚魚骨魚頭用來熬海鮮湯;海鱸魚最正,加白酒紅黃椒番茄茴香,以錫紙裹着焗,魚肉盡吸香料精華,又香又滑。
不吃魚,剩下的選擇不多,頭盤主菜甜品加起來才十多款,大部分都是 Didier的家鄉菜。
南法鄉土菜,味道與一貫的法國菜大不同。香草蔬菜用得多,又嗜慢煮,味道濃郁。

逛街市是 Didier的工作,也是他的娛樂;與檔販聊幾句,隨時執到揀手貨。

餐廳內掛滿大大小小裝飾,掛鈎、懷舊廣告牌、溫度計,古靈精怪,卻又增添家的感覺。

店子小小,一室 homefeel,氣氛很 cozy。

濃湯以新鮮魚肉、魚頭和魚骨熬成,馥郁鮮濃。

四海為家,餐廳就是家。

蝸牛不是大路香草蒜茸味,加了炒青瓜茄子青椒洋葱番茄蒜頭焗,味道複雜帶甜香。

法國兔仔肉,與芥末雜菜一起燴兩小時,很入味。甜品 creme brulee加入薰衣草種子,點點滴滴都充滿南法色彩。
餐廳也佈置得像家鄉一樣,土黃色磚牆昏黃吊燈木地板書架,土瓶上,插些乾薰衣草;牆上掛着大大小小的陶蟬掛飾,是普羅旺斯的吉祥物,當地家家戶戶皆有,沒有法國餐廳的華麗,卻換來家的溫暖。

可惜這店三年後租約期滿,對此 Didier還未有打算。
「還未有計劃呢!可能另覓新址,又或乾脆離開香港,去其他地方玩玩。」他說。
四海為家,餐廳就是他的家。吱…吱…吱…每當聽到愛玩的小孩吹着陶蟬,便令他想起家鄉,也令人記得這家普羅旺斯小店。

今天的收穫可多了!有鱸魚、海蝦、紅衫魚,通通新鮮亮麗。

Fish papillote with fennel, lemon and olive oil$218
新鮮海鱸魚塞滿香草,與白酒和雜椒焗香,細滑鮮甜中滲出酒香。

Stewed rabbit in mustard sauce with vegetables$238
法國兔仔肉加芥末和忌廉炆三小時,肉腍甜滑,奶香中滲透辛香。

Snails crumble in Provencal style$108
法國蝸牛很彈牙,與雜菜和香草同焗,味道比蒜茸香草更濃。

Chocolate marquise with orange$75
朱古力慕絲輕飄飄,可可味濃香,配上橙蓉,酸咪咪中和了甜膩。

Didier Restaurant& Bar

地址︰上環美輪街 3號地下
電話︰ 2217 3389
營業時間︰ 12nn-3pm, 6pm-11:30pm,星期日休息
平均消費︰$400

東瀛遊禤國全:睇住對手弱點打

老闆親身走出台前,任旗下旅行社代言人,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是第一人。崇尚主動出擊,睇住對手弱點狂攻的禤國全,曾因而被同業「公審」,「『橋』人哋跟,你就不停轉第二樣,佢唔努力諗新嘢,咁你咪帶到佢走囉!」

要突圍,須先發制人。禤國全說, 98年首辦韓國團,當時其他旅行社夜遊東大門要額外收費,東瀛遊首推包夜遊東大門行程,更帶團友到巨龜莊任食牛肉火鍋,「你要睇到對手弱點喺邊度,你就喺邊度打落去。」不過,他隨即被其他旅行社同業圍攻,「嗰陣時真係公審我,佢哋投訴我冇顧客人安全,要揸咗咁耐車嘅司機,夜晚車旅客去埋東大門。」

「我賣完先到你啦!」

東瀛遊努力淡化僅辦日本旅遊的形象,開拓不同地區的遊行團。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我話你唔畀我夜晚用第二個司機咩?」同行如敵國,禤國全下屬曾抱怨,新推出的行程,很快便被同業抄襲,「試過有同事喺行程打『東瀛遊帶你去邊度』,嗰間旅行社連『東瀛遊』三個字都打埋落佢哋嘅行程裏面。真係咁都中招嘅,咪畀個氹佢踩吓囉!」禤國全深明,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佢抄應該開心,因為佢跟住後面嘛。帶住佢走,我賣完先到你啦!」
東瀛遊當年「發圍」,同樣是看準行業形勢,主動出擊。東瀛遊前身耀騰旅行社,只做日本當地導遊服務,「如果我哋只接旅行社生意,佢唔畀你做,間旅行社就完全冇價值,所以要變為主動。」

90 年代初,構思搞旅行團生意,同行多在六七十年代成立,硬碰勝算低。 95年出現契機。當時日本神戶發生大地震,同年沙林毒氣事件,「當時啲客覺得去日本旅行會唔會地震?會唔會坐地鐵都毒死。」其他旅行社減少花在日本團的廣告費,禤國全等卻逆市而上,以日本團為賣點,更改名為「東瀛遊」,設立門市,大量投放資源宣傳。由於導遊和旅行社都來自同一團隊,降低成本,當事件淡化後,東瀛遊迅速崛起。

DNA是誠信

除了推陳出新,禤國全說,東瀛遊的「 DNA」是誠信。「旅遊業有一個正面優勢,先收錢後畀貨,唔使賒貨,呢個係一個『魔力』。幾多公司將唔係自己嘅錢,以為係自己錢去投機。結果本業本來做得唔錯,但打兩個觔斗就死咗!」

誠信來自公私分明,還來自對顧客的承諾。大部份旅行社在旺季超額收客,到時坐地起價,「你可能去北海道買晒羽絨手套,但加價加到一家四口,團費兩萬變四萬,去唔到點呀?旅行社唔會畀你去唔到,線路有旺有淡,舉例菲律賓冇咁多人去,咪推薦你去,咁你咪着羽絨手套去菲律賓囉!」

他們則承諾報團後不加價,若團費上升則由後來報團者承擔。「可能同一班機,我哋 7000蚊,但同機嘅客當時嫌貴,家就 1萬蚊上機。初初個客中咗招,下次佢會醒目,客就係咁慢慢儲返嚟。」

東瀛遊發展歷史

1986年 成立耀騰旅行社,接待遊日本的香港團
1995年 更名為「東瀛遊」,主力推銷日本旅行團
1997年 開拓不同旅遊路線,由單一日本專線發展至東南亞
2001年 開始拓展長線團,包括澳洲、西歐、東歐等
2003年 沙士期間,推出 88元的本地團
2005年 另設品牌 J-Mart,引入日貨,如奶粉,特色食品等

轉攻本地團捱過沙士

香港旅遊業最艱難時期,非 03年沙士莫屬,禤國全說,「 03年 4、 5月好慘,由過往 1個月做 1萬個客,得返 1000個。」不過,窮則變,變則通,東瀛遊 03年業績還要比 02年好,「馬死落地行,當時冇人出去,政府呼籲多出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既然飛不出香港,禤國全推出每位 88元的香港一天團, 5月 1日跟兩個同事在港找觀光點, 2日撰寫行程, 3日推出廣告, 4日帶領隊睇地方,「 5月 7日第一隊 departure(出發)!」

東瀛遊不是最早推出本地團的旅行社,要突圍惟有做得比人出色。「客人先喺其士大廈(舊東瀛遊總部)飲咖啡奶茶食三文治,食完落樓下上車。其他團喺半島上車,好天食麈落雨俾雨淋。」首天出團巴士 4架,第二個星期增至 20架。

逆市加薪穩軍心

88元包早餐、自助餐,還有旅遊景點,利潤微乎其微,但卻解決了員工「開工」問題,亦為日後鋪路。禤國全說,「喺車上,領隊可以賣健康產品。我哋有抵玩團又可以喺車上派傳單 sell客,喺旅遊巴上啲客冇得走。」
禤國全坦言,當時營業額很低,但由於股東危機意識強,財力成為沙士的安全網。「當時還可以支持十幾個月」,公司同時為風暴後鋪路,如與航空公司傾較便宜的機票,調高員工底薪穩定軍心,待市道復蘇,蓄勢待發。

請藝人代言隨時會走

禤國全近年活躍螢幕,增加旅行社的知名度。 資料圖片

從事旅遊業 31年,禤國全第一次外遊是 1977年到日本留學。「七幾年唔同家啲小朋友,我哋去長洲,佢哋就去本州。」不過,他慶幸自己有機會隻身外闖,「你會成長得好快。你會明白,唔好等到病時先照顧自己,要等自己嘅身體喺一個好好狀態,呢啲係危機感,因為叫天不應叫地不聞,要靠自己。」就是因為要靠自己,所以分毫他都不亂用,放學時同學拉隊食飯,他寧願吃自己造的雞蛋三文治。拿着 100日圓,望着汽水機數分鐘,仍不肯拿 90日圓買罐汽水。

近年禤國全成為公司代言人,「同事話如果請 artist,可能第二年唔同你做,我就冇得走。」成為公眾人物代價是「行過馬路都檢點啲,以前走去灣仔酒吧飲吓啤酒,家唔得 o架。不過,凡事要識犧牲先有得着。」

唔准問客「有乜幫到你」

旅行社除行程、酒店這些硬件,賣的就是服務。禤國全說,近年顧客對旅行團要求高,「旅行社冇貨、冇機器,我哋嘅資產係員工。」
東瀛遊有負責培訓部門,由說話技巧到危機處理均有指引。「危機處理唔係件事發生咗先救,係要有一個預見危機的能力。」
東瀛遊的前線員工有兩個「禁忌」:
1)客人甫進門不可以問「有乜幫到你?」
「唔係我哋幫個客,係個客嚟幫襯我哋。」
2)領隊不可為旅行團顧客編定號碼,並以編號稱呼。
「 1號、 2號,又唔係去選美又唔係去跑狗。」

殺一儆百要夠痛

 

東瀛遊強調獎罰分明,罰要令員工「痛」,同時亦會與員工共享成果。 資料圖片

為了統一機構文化,所以論功行賞,獎罰分明。「做得好晉升機會咪快啲囉,你做得好,帶個 40人嘅團,做得唔好,帶 14人。」
香港人跟團或許碰過不買土產和不參加額外行程,遭領隊黑面對待的情況,禤國全指,同事若有違規,私下推銷額外行程,會予以責罰,「有同事唔聽話,要拎番晒所有錢出來,捐咗去之後攞番張收據,加埋停團。」藉以達到殺一儆百之效,「你要佢痛, 3個月冇團出,淨係接客。」
 

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從健康角度學飲酒

你識得飲酒嗎?這兒不是指你的酒量,而是酒精對健康的影響,你認識有多少?

 

每逢過時過節,都少不免會飲番幾杯,但酒精會造成體重和健康問題,不想得到惡果,應學懂安全飲酒的方法。

 

酒有多個類別,如根據酒精含量來區分,大致可分為 3 類:第 1 類是啤酒,多數只有 3%-5% 酒精含量,但也有零酒精含量的啤酒。第 2 類是葡萄酒、香檳,約有 10%-12% 酒精含量,是啤酒的 2-3 。第 3 類是烈酒,酒精含量高達 30%-40% 或以上。

 

澳洲註冊營養師李淑玶表示,了解酒的酒精含量很重要,因為酒精含量與熱量有直接關係,這亦是最多人忽略的部分。「肥胖是由於攝取過多卡路里造成,而每 1 克酒精等於 7 卡路里,所以酒精含量愈高,卡路里也愈高,這修正大部分人的誤解,以為飲啤酒較飲紅酒和烈酒更容易致胖。」

 

計算各種酒類卡路里的公式是: 酒的分量 X 酒精含量 X 7 卡路里,例如紅酒 150 毫升,酒精含量有 11.5%,大約所含的卡路里是 150 X 11.5% X 7 = 120 卡路里。又如啤酒 150 毫升,酒精含量有 5%,大約卡路里是 150 X 5% X 7 = 52.5 卡路里,可見就算飲用同一分量,紅酒的卡路里比起啤酒多。雖然烈酒的酒精含量最高及較濃烈,但一般情況都不會飲太多,反之紅酒較容易過量飲用,因此必須當心。

 

酒,有益?無益?

 

很多人聽過紅酒含有抗氧化劑,有益心臟,於是從沒有節制地飲紅酒,其實這是不當的。「基本上,只需要飲少量紅酒,已可得到紅酒給健康的好處。然而有些國家,如美國和澳洲,已表明不鼓勵民眾飲酒,因為有不少文獻指出,飲酒的整體害處比起從飲酒而來的好處還要多。」她認為,一般人士毋須為得到預防心臟病而刻意飲酒,要保護心臟,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對心臟有益的營養素,如奧米加 3 脂肪酸、蔬果及黃豆類食物。

 

那麼酒本身有沒有營養價值?原來除紅酒含抗氧化之外,酒是沒有營養價值。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而酒精不是一種健康的營養素,它會利尿,引致血壓過高、脂肪肝、體重及心臟問題。至於果酒、清酒、麥啤等不同味道的酒,會帶來新鮮的口感,但主要成分都是酒精,所以對健康沒有特別的好處。

 

安全飲酒法

 

根據國際建議,男士每日飲酒的上限是 4 份酒精,即等如兩杯 200 毫升餐酒或 3 罐啤酒,女士則應飲少於此上限即約兩份酒精。至於每個人可以承受多少酒精,視乎性別、體質、體重等因素,很難一概而論。不過飲酒時想減少對健康的傷害,可注意以下事項:

 

  • 多飲水:由於酒精會利尿,飲酒後要補充水份,否則有機會因缺水而引起血壓低問題(常見徵狀:頭暈、頭痛)
  • 勿空肚飲酒:空肚會令酒精更快速地進入身體,容易發生醉酒。可吃點肉類、澱粉質,有助減慢酒精進入身體的速度。
  • 面紅要停:面紅是基於體內肝臟分泌解酒精酵素不足,以致部分酒精不能迅速分解,停留在肝臟及體內並生熱。當飲酒後有面紅的情況,應不宜繼續再飲,免得肝臟受損加劇。
  • 有病勿飲:酒精很傷身,如本身有胃病、胃潰瘍不應飲酒,否則有機會令病情惡化。
  • 多吸收維他命 C:酒精會妨礙維他命 C 的吸收,有飲酒習慣的人士,平日維他命 C 的攝取量要較不飲酒人士高。正常人每日應攝取 60 毫克維他命C,常飲酒人士應在這個標準之上至 1,000 毫克。
  • 另類飲法:「溝酒」會增加酒精的含量,應該避免。反而酒混合健怡汽水、有氣礦泉水一起飲用,比起同分量的酒,卡路里含量會更低。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古巴遊記(一) 不留下一片雲彩

 

by 項明生 James Hong on Friday, April 9, 2010 at 7:18pm

不留下一片雲彩: 古巴

 早晨被加勒比海的強風吹醒了。一開震動的落地陽台窗, 像八號台風一樣, 吹到池邊的棕櫚樹跳個不停。泳池水也吹到一地都是。海邊浪高風急, 比人還高。我站在沙灘拍照, 一個兇猛的巨浪打來, 走不及, 居然打到我的背部全濕透! Meridian的商務中心有免費上網, 早餐後就上網。Check out後, 搭的去機場, US$25。

 

到坎昆的機場, 找古巴航空Cubana的櫃位, 果然名不虛傳──再現八十年代的羅湖海關! 堆積如山的行李, 有韓國電視機、懷舊的大型Hifi、中國電風扇、棉被等, 每人最少三五個大包, 一個肥女仕更有十大包行李! 

 

中國(內地)護照進入古巴免簽, 同為社會主義的兄弟嘛! 朋友告知, 回歸後可以用香港特區護照扮中國護照, 省回簽證費。於是我對古巴航空的職員稱, 我持中國護照。但職員堅持不給登機證, 他說即使中國護照也要簽證! 全世界只有俄國免簽! 這和坎昆的旅行社老闆娘Teresa說法一致。只好去對面的古巴航空售票處求證, 小姐也是說, 全世界只有俄國免簽! 好在只需付US$16 (旅行社要收US$25, 在香港簽證要HK$250及一個星期時間), 小姐拿了我的護照, 立即填了一張Tourist Visa Card。這張就是夢寐以求的古巴簽證啦! 

 

大部份國家的簽證都是在護照上蓋印章或貼一張紙, 但為什麼古巴的是一張獨立的卡紙呢? 這和美國1959年開始制裁古巴有關。所以美國公民不得進入古巴, 後來放鬆了, 但也規定不能在古巴消費。如果發現你的護照上有古巴出入境資料, 入美國境就可麻煩了, 這和入以色列境後, 阿拉伯國家不歡迎你一個道理。於是古巴移民局想出這個了無痕跡 "遊客簽證卡"的方面, 出境時收番張卡, 不在遊客護照上留下一片雲彩。自然, 遊客可以從此放心去古巴, 順利回美國。

因哥倫布之名

古巴, 因哥倫布之名而改變了命運。

哥倫布的船艦於1492年8月3日於西班牙出發, 向西横渡太平洋, 前往無盡的汪洋, 終於同年10月12日, 在古巴的Gibara拋錨。這一天定為為哥倫布日, 哥倫布認為自己已經繞行地球一週了, 到達他的目的地──亞洲的印度了, 所以稱當地土人是印度人(印弟安人)。六年後(1498年)西班牙人的勁敵葡萄牙人達伽馬向東經好望角到達真正的印度果亞, 將大量香料運回里斯本。1499年, 意大利人亞美利哥(Americo)由西班牙跟隨哥倫布的航線, 經太平洋到達南美洲北部圭亞那(Guyana), 這片當時叫印度的地方, 發現沒有撞到葡萄牙人, 也沒有香料, 土人的文化更不像印度文化, 他認為這裡應該不是亞洲, 是另一個東、西方以外的另一塊新大陸, 就用了他自己的名字Americo稱呼這裡── 美洲。 

古巴, 500年前是整個美洲的窗口, 西班牙的船隊、傳教士、移民接踵而至。哥倫布說 "這裡的土人很善良, 只會對我們笑。他們很老實, 不偷竊, 殺傷力很低。"哥倫布登陸第二年(1493年), 羅馬教皇下令將哥倫布發現的新土地屬西班牙領地, 並下令將土人(哥倫布稱為Indian)改為天主教徒。 

這裡是新世界的起點, 1512年新總督Velazfuez在古巴島的東面建立美洲第一個城鎮Baracoa, 以及西邊建立首都夏灣拿, 並用西班牙運來的方形石仔鋪路。古巴的約一萬人原著民被西班牙人變成奴隸, 在100年內, 全數土人被折磨迫害死盡絕種。於是, 古巴成了拉丁美洲唯一的白人國家, 不同其它拉丁美洲都是以混血兒為主。土人絕種後, 西班牙由西非運來黑奴做苦力, 所以至今古巴只有白種人和黑人, 沒有印弟安人。 

西班牙人發現古巴沒有傳說中的黃金, 於是繼續向中美洲推進, 終於1519年從墨西哥灣登陸, 發現雄霸中美洲的古老帝國──阿茲特克國, 並於6年後絞死其國王。1532年西班牙人向南美洲挺進, 發現南美洲最大的帝國──印加王國, 俘虜其國王並放火燒毀其首都庫斯科。這兩個美洲最重要、最先進的文明古國, 被滅亡後搶劫的金銀珠寶, 全部運到古巴, 再運回西班牙。

古巴遊記(二): 古巴美國, 百年恩怨

 

by 項明生 James Hong on Friday, April 23, 2010 at 6:58pm

最反美的古巴, 為何最多美國古董車?

 古巴和美國的百年恩仇, 由1898年, 美國向西班牙宣戰, 佔領古巴成為美國實質殖民地(表面仍是獨立國家)開始。

 

兩國開始半世紀的蜜月同居, 美國扶植大獨裁者Palma做古巴總統, 古巴被毒販、皮條客、賭場、暴發戶、大資本家控制。 令50年代的夏灣拿成為加勒比海另一個無法無天的紐約, 貧富懸殊。 夏灣拿路有冷凍死骨, 但滿街上跑的都是美國進口的Chevrolet雪佛蘭, Cadillac凯迪拉克, 褔特等豪華房車。

 

今天, 六十年前的古董房車, 早已退役, 進入了各國的汽車博物館。 但全世界為數最多的古董美國房車, 今天仍然成羣結隊, 在夏灣拿的大街小巷, 呼嘯而過。雖然引擎可能已經是蘇製的Lada, 車頭仍然保留了Chevrolet雪佛蘭高貴的天鵝頭! 成為高舉西半球唯一反美旗幟的古巴, 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1959年, 古巴是西半球擁有私家車、電話、電視比率,及識字率最高的國家, 嬰兒死亡率最低, 只有0.32%。 但山娒大叔後院的這位富裕小情人, 開始靜靜起革命。

美古之間的第三者是兩個傳奇性的男人。一位是後來統治了古巴半世紀的卡斯特羅。一位是他的同志、毛澤東的信徒、長毛的偶像、世界的革命英雄、反主流文化的普世象徵、來自阿根廷的醫生──捷古華拉(Che Guevara切格瓦拉))。

 

來自阿根廷的醫生

這位阿根廷的醫生, 大學時用電單車環遊南美洲, 深感人民的貧窮與苦難來源嚴重的貧富不均。他偶爾閱讀到西班牙文的《毛澤東選集》, 大受啟發, 決定要解放拉丁美洲。他在墨西哥城撞到卡斯特羅, 一見如故, 兩人以 "建立古巴人的古巴"為口號, 揭竿起義, 使用毛主席的游擊戰術, 由農村包圍城市, 歷時五年, 就將世界最強大的美帝國主義打敗, 趕出古巴! 建立了西半球第一個, 也是最後一個的社會主義國家。

 

他做了古巴的副主席, 不懂經濟學的他又被任命為國家銀行行長,主張廢除貨幣, 將企業收歸國有,建立絕對均富的社會主義。但是, 情人一分手,  次年美國下令禁止向古巴禁運, 這剛剛獨立的小島, 物資缺乏, 只有向遙遠的老大哥──蘇聯, 討生計了。

於是, 1962年10月, 第三次世界大戰迫在眉睫, 這就是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當年捷古華拉認為安置蘇聯的導彈將捍衛古巴獨立,使古巴免於遭受美國的侵略。於是蘇聯秘密在古巴布署導彈,5分鐘內可以摧毀華盛頓。甘迺迪大驚, 派出200艘艦船重重包圍古巴, 並揚言美國被攻擊的話將會夷平古巴。最後教宗周旋, 談判終於成功, 赫魯曉夫宣布同意撤回古巴的導彈。甘迺迪同意永遠不入侵古巴。捷古華拉的一場豪賭, 換來來這個巨人腋下的小針刺, 50年的偏安。

 

兩位同志, 卡斯特羅與哲古華拉一齊搞革命,為什麼只有後者成為英雄? 因為他視名利為浮雲。當古巴安全後, 絕對的權力沒有導致他腐化, 他辭去古巴的所有高官厚職, 去了剛果及玻利維亞進行另一場解放人民的革命。直到被當地中央情報局協助的軍隊逮捕,並遭處決。39歲的傳奇一生, 成為世界反對建制的年青人的偶像。相反, 他的同志卡斯特羅, 統治古巴半世紀後, 2008年將主席位置傳給親生弟弟勞爾, 高下立見。

古巴遊記(三): 中頭獎

by 項明生 James Hong on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at 7:52pm

中頭獎, 去古巴

我登上了古巴航空的飛機, 前往夏灣拿, 果然機上清一色的白人工作人員! 因為古巴人口中57%是純種的西班牙人後裔, 33%是黑奴後裔, 相比旁邊的海地98%黑人, 怪不得古巴被稱為加勒比海的唯一的白人國家。

飛機上的花生果仁, 是加拿大入口的。飲料是古巴的土可樂Tu Kola。

 

一下機, 就在機門撞了頭獎! 因為古巴航空用的蘇制飛機, 門框只有一米高!

海關的設計更是很熟悉, 和莫斯科的海關一樣, 關員坐在一間間的木板房, 遊客進房後, 鎖門, 單獨一對一, 沒有蓋護照, 只蓋了旅行卡。開門, 出來又要過X光機! 這倒是新發明, 第一次去一個國家, 入境時(不是上機!) 要照X光機, 很認真地檢查身上有沒有金屬帶進古巴!

到了行李大堂, 光線很暗, 和10年前的莫斯科機場一樣。行李帶上都是棉被、電器、日用品等古巴僑民帶回家的東西。

再填健康申報表, 要填很詳細的Casa地址。

出機場時, 以為去了歐洲! 大堂接機的人, 清一色是金髮碧眼的白人, 和墨西哥等中美國家以棕色人為主, 截然不同。

 

去換CUC(發音kuk), 即外匯券, 一歐羅換1.209 CUC, 用美金換要罰10%。找的士去市區, 我蹩腳的西班牙語, 可以講價, 由25CUC講成20CUC。

出了機場, 街上很多Kia的韓國車, 沒有日本或美國車。 20分鐘就到了Vedado區, 這是夏灣拿的富人區, 全部是獨立的別墅, 像我們的九龍塘。

闖進大使豪宅

的士在21街的一家大宅停下, 拾級而上, 是一個四米高的石拱門, 門口有四支高大粗壯的羅馬石柱,  屋頂高挑, 幾乎是我們香港兩層樓的高度。太陽西下, 昏暗的麻石拱門, 仍然一眼就看得出這家人非富則貴。

 

高大的厚厚木門打開了, 一位白晢金髮的白人貴婦, 站在下面顯得特別矮小。 "Hola, Akio!" 果然她就是屋主瑪格麗特。她笑嘻嘻地走過來, 熱情擁抱我。

瑪格麗特的英文不太靈光, 一半都是西班牙語。走過她的客廳, 仿佛走進了歐洲的古堡, 三米多高的麻石拱門下, 黑白雲石地板, 滿室宮廷家俱上, 放滿精緻的瓷器, 其中有一尊觀音的白瓷雕像, �上的巨大油畫、高高水晶燈、連喝水的水晶杯, 無不透出貴氣。銀相架里有張她的年輕黑白相, 高貴漂亮, 像是英女王伊麗沙白二世年輕時。

 

她沏了茶, 向我婉婉道來, 這個大宅的故事。

大宅是1925年美國時代修建, 她的爺爺是一個著名的醫生, 她的父親更是古巴駐南斯拉夫的大使。所以 "曾經" 十分富裕。現在她和她兒子居住, 將兩間客房租出來給遊客幫補。在香港, 有哪個領事, 肯將其山頂大宅拿出來給我住上兩晚呢?!

古巴的法國餐廳吃意粉

一晚上吃掉三個國家, 也是情非得已。

肚子餓得響了。瑪格麗特早已吃完了晚餐, 她介紹了一間法國餐廳給我, 在六個block之外, 走進了時光隧道, 沿途都是片場一樣的古老豪宅, Rococo式的花飾, 家家都有羅馬門柱, 街燈昏沈, 斑駁陸離。

 

找到Union Francesa, 也是1925年開業, 雲石樓梯旁掛滿了發黃的名人食客相片, 包括福伯Harrison Ford也來來過呢。 咦, 他不是美國人嗎? 怎麼不跟國策, 私下跑到敵方陣營來宣傳意粉了?

上了二樓的陽台, 向美女侍應點了煙肉Pizza, 3CUC($24), 龍蝦意粉, 4.7CUC($37), 古巴啤酒1.5CUC($12), 食物水準超班, 而且侍應都是年輕漂亮的白人女孩, 高鼻大眼白皮膚, 十足西班牙明星彭妮露古絲。

 

"mucho mucho mucho", 四人樂隊唱出西班牙名曲, 溫婉動人。唱完走過來問我點歌, 我點了BVSC中古巴歌手Ibrahim Ferrer的Chanchan, 熟悉的音樂一起, 想起2001年這位老歌手去世前幾年, 來香港文化中心獻唱, 小樂迷的我當晚聽得十分興奮。Ferrer已經過世, 今晚居然在夏灣拿聽到我十年前的最愛古巴音樂,我是在發夢呢!

1961年美國禁運, 想人民受不住物資貧乏逼卡斯特羅下台, 同時開放古巴難民任由進入美國, 但半個世紀過去了, 仍不成功。2002年, 美國國會通過向古巴人道出售食物及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