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咪住!你明明係墨魚!我喺街市見過你。」 A說。
「唔係,你係花枝,酒家擺酒那道西芹炒花枝就係你。」 B說。
「唔係,我睇 NGC紀錄片,話你係八爪魚就真。」 C說。
「都唔係,你其實真名叫鱆魚,曬乾可以煲湯嘅!」 D說。
錯錯錯!其實墨魚又叫花枝和烏賊,八爪魚即是鱆魚,
他們和魷魚一樣都係軟體動物頭足類動物,屬同一科但不同種,是魷魚的遠房親戚。
大家搞錯,是因為魚有相似,都是軟趴趴,又有觸鬚,又會噴墨汁。
魷魚、墨魚、八爪魚雖然同在香港水域生活,但其實有好多不同之處,等我帶大家認識一下如何分辨。
香港土生大尾魷
教你一個分辨魷魚的最簡易方法,就是看觸鬚。
魷魚有十條觸鬚,兩長八短。而墨魚雖也有十條觸鬚,但齊輯輯沒有長鬚,而八爪魚則只有八條觸鬚,數一數就不會錯。香港最常見的大尾魷,又叫「荷包魷」,街市魚檔常見,十條觸鬚生長在頭部,頭下是個長長的魷魚筒,十足「荷包」一樣,筒邊還長了兩塊鰭,幫助划水推進。
每年 12月至 5月,是大尾魷當造期,牠們只生活在近岸水域,平時會連群結隊游弋在一百米以下的深海,有時又會游上多礁石的淺海中,漁民要用餌引牠們游上海面,再用網捉,有一定難度。但大尾魷肉厚爽脆,曬成土魷會變韌,鮮吃最佳,一般用來白灼,味道最好。近年香港海域污染,令大尾魷的數量不斷下降。產量減少,漁民就捕捉牠的同胞兄弟——火箭魷來補數。
同胞兄弟火箭魷
火箭魷又稱句公、柔魚或槍烏賊。因為身體呈長錐形,形如火箭,所以叫火箭魷。牠較大尾魷纖瘦,筒邊也有兩片鰭,十條觸鬚也是其中兩條較長。身軀約一呎長的,俗稱「長筒」,更長的叫「長龍」。
每年 4月至 8月,是牠們的當造期,由於香港水域污染,漁民多駛往南中國海一帶捕捉。捉火箭魷比捉大尾魷易得多,火箭魷喜光,漁民捕捉時,用大光燈引誘其浮上面,再用網撈從其後堵住逃走方向就成。因為產量多,所以在街市見到的,八九都是火箭魷。
火箭魷肉較大尾魷薄,腍滑易咬,味鮮甜,無論新鮮吃或曬成土魷皆美味。
疏堂表弟墨魚
甚麼是墨魚?潮州冷檔上見到那又肥又厚的橙色怪物,就是墨魚。
牠有幾個名,烏賊、墨鬥魚及花枝都是常見的名字。又由於魚筒未端有支針,用作防衛,又稱「針墨」。
墨魚魷魚最大不同,除了觸鬚數目外,還有牠的觸鬚沒分長短。另外,身體橢圓像個頭盔,頭盔內有一條船形石灰質硬骨,獨一無二,和魷魚只得一條薄薄半透明軟骨大不同。
而且身體明顯較魷魚肥厚,韌性強,需要薄切或攪碎做丸才可吃。墨魚的墨汁又較魷魚多,且含毒素,可以麻痺退敵。
每年 9月至 3月,是墨魚當造期,全港街市都見墨魚蹤影。
遠房親戚八爪魚
細心看看,八爪魚的外形,和墨魚及魷魚其實明顯不同。頭圓圓大大,無骨,有八隻又長又粗的觸鬚,觸鬚佈滿圓大的吸盤,徒手捉牠,牠會大力吸啜着你。
牠們擁有無脊椎動物中最發達的大腦,曾有科學家將食物放在一個有蓋的玻璃瓶子內,八爪魚可以立刻打開瓶蓋享用內裏食物,聰明可見一斑。
牠常躲在海床礁石洞罅內,要潛水徒手捕捉,產量很少, 1月至 8月為當造期,街市偶見有活的出售。
活的八爪魚,肉質很韌,要切得細碎才易入口,灼熟切粒蘸豉油熟油,可吃出八爪魚的鮮味。